上海一男子坐网约车,就8公里路,结果系统显示160公里,要收229块!男子不干了,打电话投诉,司机却说是因为乘客要改下车点。 信息来源:长沙政法2024-7-22 在上海打车8公里花费200多?平台回应:司机使用作弊软件 一位上海市民乘坐网约车,行程仅8公里,却被收取了229元的高额车费。 更离谱的是,系统显示的行程竟然长达160公里,仿佛这位乘客突然来了场说走就走的苏州之旅。 这种荒谬的情况立即引起了乘客的警觉和不满。 细看订单详情,情况更加匪夷所思。 行程路线横穿公路、湖泊甚至建筑物,完全不符合正常的行驶轨迹。 这样的路线,即便是开着飞车也难以实现。 显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系统故障,而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面对乘客的质疑,平台的初始反应令人失望。 客服先是声称司机表示乘客要求前往苏州接人,这种说法显然缺乏常识。 随后又提出给予优惠,只需支付190余元,仿佛这就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 经过进一步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涉事司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作弊软件,通过篡改车辆定位信息来虚增行程距离。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乘客,也严重损害了平台的信誉。 平台最终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对该司机进行了封禁处理。 然而,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 有网约车司机爆料称,使用这种作弊软件的司机并不在少数,据估计每十个司机中就有两个在使用。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也让人不禁质疑:为什么这么多司机愿意铤而走险? 原来,使用这种软件是为了抢到所谓的“大单”。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接到长途订单往往决定了一天的收入。 而这种软件能够帮助司机在系统中获得优先权,增加接到高价值订单的机会。 但这种软件的使用成本并不低。 据悉,每部手机的初始安装费用在1000到2000元之间,而且每月还需支付500到800元的服务费。 如此高昂的成本,无疑会增加司机的经营压力,也可能成为他们铤而走险的诱因。 从法律角度来看,开发和使用这种作弊软件的行为可能构成严重的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这个代价,显然远远超过了使用软件可能带来的短期利益。 对于司机的具体行为,法律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观点认为,这种行为构成欺诈,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即退一赔三。 也就是说,不仅要退还乘客多收的车费,还要赔偿三倍的金额作为惩罚。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能够证明司机多次实施这种行为,可能已经构成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据报道,滴滴于2023年7月21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全面升级司机端APP,增加反作弊系统。 这一举措旨在从技术层面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显示了平台方面的诚意和决心。 然而,仅仅依靠监管和平台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乘客,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