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赌石第一案!”河北霸州,一玉石商人将一块翡翠赌石以8000万的价格,卖给某钢铁集团董事长,结果董事长在开石的时候却发现石头不对劲,这块原石价格远不足8000万,因此质疑商人虚构玉石产地欺骗自己。经查验,玉石果然存在产地造假的情况,其总价值不超过436万元!董事长将玉石商人告上法院,法院判了! 2019年4月,河北某知名钢铁企业董事长马先生(化名),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认识了来自云南的玉石商人张某(化名)。 张某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张某就跟着行业大佬到东南亚“淘金”,中间做过挖玉工,对于玉石生意了如指掌。 在赚到启动资金后,张某选择成为了玉石商人,经常在缅甸与中国之间来回往来,他也成为了云南最有名的玉石商人之一。 在中间人陶某(化名)的介绍下,马先生见到了这位玉石商人,马先生平日里没什么特别的爱好,但是对于“赌石”却兴趣巨大。 此前他也买过不少的原石,但是开出来的石头都不尽如人意,在听说张某手中有不少好料子后,马先生就希望可以高价从张某这里买一块好的玉石原石。 在张某的介绍下,马先生最终选择了一块价值上千万的翡翠原石,其原产地为缅甸木那坑口,因此马先生开价6000万想要买走。 但最初张某还不愿意售卖,因为在他请来的拍卖专家看来,这块翡翠原石的价格可能过亿,因此不同意6000万的价格。 最终在双方的几番拉扯之下,马先生开价8000万元,从张某手中买走了这块翡翠原石,双方达成交易后不久,张某就带着中间人一起离开河北回到了云南。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张某的人离开后,马先生就迫不及待的安排人进行开石,可这块价值8000万的翡翠原石却并未如张某宣传的那样,开出价值不菲的玉石,而是掺杂着许多杂物的普通翡翠。 经过专家鉴定,这块玉石的市场价值不高于人民币436.97万元,并且其产地也绝不是缅甸木那坑口,专家鉴定后发现,这块石头的实际产地其实为危地马拉。 马先生在发现自己被骗了以后很是愤怒,他想要报复张某等人,但考虑到对方身份特殊,自己贸然动手可能会打草惊蛇,因此他想出来一个万全之策。 大家应该清楚,赌石在没开之前,即便是专家也无法保证开出来的石头的真正价值,只能根据外表及通透程度进行预估。 所以,即便张某知道自己虚构了玉石产地,但他自己也不清楚那块原石究竟能不能开出好货。 当张某等人回到云南不过半个月,马先生就又跟中间人打电话,称自己对之前那块玉石很满意,打算再从张某这里买一块原石。 2019年5月初,张某选购了一块预估4000多万元,重约98公斤的翡翠原石前往河北,想要进行二次销售,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此举竟然是自投罗网。 在张某进入马先生的公司后,马先生立刻安排人报警抓捕张某,随后还将这块新的翡翠原石扣押了下来。 起初马先生并未打算将事情做绝,他要求张某原价赔偿自己的损失,自己可以原谅对方先前欺骗自己的举动,可张某却表示,赌石本身存在投资风险,“赌跨了”风险也应该自己承担。 2019年12月,河北省霸州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将张某拘留,随后中间人陶某也被警方逮捕。 2020年10月,河北省霸州市人民检察院将张某等人诉至霸州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为由,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院调查后认为,张某明知玉石产地并非缅甸木那坑口的情况下,依旧虚构产地高价售卖原石,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情况,构成诈骗罪。 最终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中间人陶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信息来源:大河报——2025-03-21《8000万元的赌石“切垮”,估值不超436.97万,买家报警!“中国赌石第一案”一审宣判:玉石商人犯诈骗罪被判15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