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前天写胡杏儿,有读者质疑我拉偏架,觉得胡杏儿就是会忍的女人,根本不是什么大女主。

前天写胡杏儿,有读者质疑我拉偏架,觉得胡杏儿就是会忍的女人,根本不是什么大女主。

这两天我也在想,到底什么是大女主。不能有任何委屈,不能有任何瑕疵,她的生活必须非黑即白,快意恩仇?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的大女主只存在于悬浮小说、夸张短剧、鸡汤自媒体的文案里。如果你身边有活生生的案例,只能说明你跟她还不够熟悉,她并没有把内心隐秘角落里的故事告诉你。

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跟一个相熟多年的朋友浅浅沟通了一下。

她说小羊你就是太实在,总想带大家成长。虽然女性迎来真正的成长之后,生活是会变得更好,但大多数人其实忍受不了成长过程的煎熬。她们只想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希望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那种。教化太难,迎合能让你赚到巨大的流量,你何必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知道她说的很对。我注定只能带领少数人前进,但这少数人偶尔给我的反馈,对我而言,比巨大的流量更有致命的吸引。

我看到她们在现实生活中身段柔软却意志坚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想尽一切办法朝目标前行,不在乎风往哪个方向吹。

说实话,她们的生活也不完美,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但女人只要清醒过来,就不会再幻想完美。而当她不再美化现实,而是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找到施展拳脚的天地,爱情对她来说,就仅仅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

她不再依靠男性,而是彼此依靠;也不再利用男性,而是彼此利用。

更不会依赖男性的私德,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她长出了力量与牙齿,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标准答案。

长期的男权社会,一直把女性的幸福建立在男人给予她们的东西上,而罕有主张她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

社会告诉女性,你需要好男人,你需要被宠,你需要手心向上,你需要不吃苦做个小公主,于是女性期盼完美王子的救赎。有钱有颜又专一,且不说这种王子是否存在,又是否恰恰能被你遇到,单说女性自己,把幸福建立在任何人身上,哪怕是父母、子女,都不靠谱,何况是伴侣。

女性觉醒,本质上是探索自我生命力的过程。我们不再相信社会教化的那套“你需要”,而是拼命启迪与发掘“我需要”。尊重参差多态的自我,尊重有阴暗面、有脆弱性、有庸俗感、有多变性的自我。

我所理解的大女主,一定要从女性被群体性物化中走出来,明白幸福是有主语的,不是女人的幸福,而是我的幸福。

包括对幸福的理解,对异性的品位,都应该参差多态,而不是统一规划。

大女主的标签,与关于女性的幸福叙事一样,固化就是物化。

判断一个女人是不是大女主,不在于她遇到了谁,是不是单身,是不是离婚,是不是一言不合就要把男人踩在脚下,而在于她有没有勇气与能力,构建一座以自己的意愿建立起来的城堡。

说白了还是洪晃说的那个点,她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反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