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台湾地区首架全新F-16V即将出厂,这本该是价值75亿美元军购的“里程碑”,却成了国际军贸史上的黑色幽默。2019年签下66架新机订单时,台当局承诺七年付清全款,而美方仅需在2026年前完成交付。如今美方生产线搬迁拖延、优先处理他国订单,导致首批交付延误两年,剩余65架交付遥遥无期。讽刺的是,台当局已准时支付36亿美元,今年还将再付14亿,违约金?不存在的。 更荒诞的是技术代差。14年前立项时,F-16V尚属四代半战机翘楚;14年后,当歼-20已实现完全体发动机量产、衍生双座型号时,台方连首架F-16V都未到手。洛克希德·马丁为节省成本设计的AN/APG-83雷达,在不对接新发动机的情况下强行适配旧航电系统,性能早已落后主流。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设计,最终让台当局沦为全球军购链最底端买家。 当岛内为“首架出厂”欢呼时,不妨看看时间线:歼-20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仅用14年,而台方用同等时间只完成了现役F-16机队升级。军事博弈从来残酷,技术代差不会因巨额支票消失,战略误判的代价终将由盲目者承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