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专家反思:既没成功取代中国变成印度制造,也失去西方产业转移机遇,原本20年就能取代中国的。
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里亚说,印度既没有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没有把印度的中国产品换成印度制造,更大的问题是,印度是失去了美西方产业转移的机遇,原本印度可以在20年以内取代中国的。
印度这事儿咱们老百姓也能看明白,中国早三十年就撸起袖子修路建厂,踏实辛苦一步步奋斗攒家底。印度老哥站在田埂上看热闹,等人家把活都干完了才一拍大腿,这挣钱买卖咋没轮上我?
印度缺的不是机会,是闷头干活的狠劲儿。要开早餐铺子都得凌晨三点起来和面,可印度老想着一步到位。中国能成"世界工厂"靠的实干的真功夫。九十年代做衣服鞋袜,两千年给大厂做配件拧螺丝,现在自己整出高铁大飞机,经过几十年如一日一步步走过来的,打下扎实产业基础,才有现在开花结果。印度连跑都没学会就直接跳过造火箭放卫星,就像种地不施肥光想收庄稼,地里能长出金疙瘩?
要说西方产业转移这趟车,印度不是没赶上,是车来了不肯上。越泰马印尼都挤上车厢了,印度还在跟司机讨价还价,能不能给我留个商务座,结果人家一脚油门开走了。现在眼看着新能源电动车这班车又要发车,印度还是端着"世界办公室"的架子,又错过这波风口。
再说了印度营商环境差信用也差,政策和承诺说变就变,出尔反尔,外资整怕了纷纷撤出。众所都知它的人多、劳动力便宜和所谓发展机遇,这些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外资进入折腾一圈,才发现这里面是真有太多坑,在外资建厂稳定运营后就拿着镰刀一波又波收割,一分别带走。还老是说别人指责阻碍自己制造业计划,从来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干经济跟过日子一个理儿,印度却总想着买彩票中大奖。制造业这场马拉松,光靠英语好会算账可跑不下来,得踏踏实实把路修平基建做好、教育配套,工程师管够、工人教会、政策理顺,好商环境那才算是一步步慢慢上道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