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5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的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 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了!
2000年,山东泰安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孩,他叫苏刘溢,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堪称是“人间奇迹”。
苏刘溢7岁读初中,8岁上高中,10岁直接以566分的高考成绩被南方科技大学破格录取。
本以为“神童”苏刘溢的奇迹人生就会这般顺风顺水的继续下去,然而却在一年后,他悄然的退学了,还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
对此,有不少人称苏刘溢是“神童陨落”,也有人质疑他是“被捧杀的仲永”。
而在苏刘溢这“悲哀”的背后,究竟是教育体制的缺陷,还是天赋与现实的碰撞呢?
其实,苏刘溢的“神童”称号并非是大家“捧杀”出来的,而是始于他对知识的惊人吸收力。
在苏刘溢7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试图送他上小学五年级,但仅仅试读了两天半,他自己便能够掌握了全部课程。
对此,小学的校长直言:“现在学校教不了他了,建议直接升入初中。”
就这样,苏刘溢顺利地进入到了初中,他一年内完成了三年的学业,第二年又升入了高中。
在此期间,苏刘溢获得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一等奖,甚至自学编程。
仅仅八岁的年纪,苏刘溢就已经在学业上取得了常人没有的优异成绩。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2010年,十岁的苏刘溢就参加了高考,并且还取得了566分的好成绩,成为了当年全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
本以为苏刘溢就这样顺顺利利地走向更美满的人生, 然而事实却是这位别人家的“神童”在进入大学后就跌落了神坛......
苏刘溢进入南方科技大学后,他的“神童光环”并没有继续发扬光大,反而是出现了消退的趋势。
在大学生“从容淡定”的课堂上,年纪幼小的苏刘溢就像“一只焦虑的小兽”般,显得怯懦无比。
所以苏刘溢当时的教授坦言:“他的智商是足以理解课程的,但情商还停留在10岁孩童阶段。”
要知道,大学课程是非常强调协作和深度思考的,而一直以来苏刘溢都是习惯独立学习的,他对按 部就班的教学失去了兴趣。
他的同学回忆道:“苏刘溢他总说老师讲得太慢,自己早会了。”
渐渐的,苏刘溢在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开心,甚至还萌生出了退学的心思。
再加上因为苏刘溢本身的“神童光环”,外界媒体将他塑造成了“中国版的谢尔顿”。
大众对苏刘溢的期待和他现实落差从而引发了质疑。
一时之间,关于苏刘溢退学的传闻四起,校方也澄清“仅仅是调整”,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对于苏刘溢退学的决定,我们应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毕竟退学的决定,绝非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
一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并没有提供适合超常儿童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是家庭和学校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就连苏刘溢的父亲也坦言:“我们只想着让他学得更快,却没有教他如何做人。”
可以说,苏刘溢“神童”案例的背后折射出了我们中国教育方面的一个弊端,对于这种“超常儿童”,我们是接住了天才,却没有将他们妥善安置。
当我们在惊叹神童的智力奇迹时,我们更应该警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是制造解题 的机器。
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让每一个“苏刘溢”真正闪耀,无论天才,还是凡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