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骑共享单车的男子被交警拦下,要罚款50元,男子不解问交警为什么要罚款,谁料,交警称没牌照的共享单车不能上路,男子愤怒不已:共享单车没有牌照,为什么可以经营? “你可以去交通局问一下好吧?” 显然,对于刘亮(化名)的质问,交警不能很好回答,便采取了官方标准回答,放之四海而皆准! 去年6月,下班后的刘亮实在是走不动了,刚好走到有电动单车处,这不是瞌睡就送枕头吗,他没多想,便扫码解锁、佩戴头盔、扬长而去。 还别说,这小电驴是比走着快,也轻松些。 在通过一个大路口时,刘亮老远就看到了几位交警在查电车,只见倒霉者被不幸逮到后,后面的小电驴车主纷纷停车戴上头盔。 这一幕,各大路口经常上演。 刘亮有序行驶,眼看要从交警跟前过了,他丝毫没慌,他戴了头盔他怕啥,可交警还是伸手拦住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多少?” 面无表情的交警看都没看小电车,直接要开罚单,显然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当刘亮问“你开罚单干什么”时,交警直接表示:你电车无牌照,违规上路了。 刘亮怒不可遏,既然电车无牌照违规,那是不是投放时就已经违规了,为何你们不去源头处理,而是逮着无辜的消费者,怕不是打错了板子? 面对质问,交警哑然,随后开始了官方回答。 刘亮再问,首次警告行不行,交警依旧面无表情,仍然开出了罚单,50块! 事后,刘亮将事情发布到了网络上,舆论立时漫天风雨。 “消费者成了替罪羊,运营商却逍遥法外,罚款就成为了合规税;你说我们没有看到通知,为什么不从源头制止呢,有多少普通人会在意共享电车上牌与否呢?” 也就是说,运营商可以投放电单车,但消费者不能骑,骑就是违规,违规就得处罚! 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呢? 有律师提出,在建议消费者停止使用非法投放的电车时,也应该优化执法,比如说“首违免罚”,而不是一刀切! 针对于舆论的发酵,某品牌运营商公开回应:根据相关证明,可报销罚款。 希望刘亮的罚款能够报销吧…… 事实上,不论是律师的建议,还是运营商的回应,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所谓首违免罚,解决不了多部门审批缺位、车辆裸奔上路的现象; 所谓报销罚款,仍是将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在扫码前无法检验车子的合法性,被动成为了违规者。 换言之,一旦扫码,大概率会被罚款。 而罚款只治标,管理才治本,若只盯着消费者的钱包,共享经济终将沦为“共罚经济”!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地严控企业投放单车,从源头杜绝此乱想的发生,甚至是建立单车“黑名单”机制,极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理之外,仍有情理,城市的温度,取决于消费者,更取决于执法者! 【信息来源:因骑无牌照共享电单车被罚,不能让市民扛下所有2024-07-01 00:05·长城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