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初,有传言说我国空置房数量高达35亿套,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站出来辟谣,表示实际空置房数量远没有那么多,大概只有300万套。 关于中国有多少房子空着的讨论,这些年一直没断过。2024年有一个说法流传甚广,声称空置房数量可能高达惊人的35亿套,这数字让不少人心里一惊。 就在这天量数字引发热议之际,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的组长孟晓苏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这更像是一场误会。 孟晓苏指出,当前流传的“3亿套”乃至“35亿套”空置房的说法,很可能是混淆并放大了“商品房待售面积”这一指标。 简单来说,有人可能误将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待售面积,直接当成了房屋的套数,这才导致了数字上的巨大偏差。 那么,实际情况更接近哪个数字呢?孟晓苏根据分析推测,即使是传言中较小的“3亿”这个数字,它所指的很大概率也是大约3亿平方米的待售面积。 如果以此面积为基础估算成套数,结果大约在300万套左右。 这一推算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是吻合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为3.18亿平方米,折算成住房套数,确实大致是300多万套的规模。 这个数字虽然依旧不小,但和传闻中几十亿套相比更贴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感受。 我们需要厘清,到底什么样的房子算作真正的“空置房”?并非所有未售出或暂时无人居住的都囊括在内。 那些尚在建设中的期房自然不计入,而开发商已经建成但尚未售出的现房,通常被称为“待售商品房”,这与严格意义上的空置房也有区别。 真正的空置房更应指向那些已经竣工并交付到业主手中,却因种种原因未被使用的房产——既没有业主自住,也没有对外出租。明确这个界定,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市场状况。 大量房屋闲置,其背后成因复杂。过去数十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巨量资金投入,导致房屋建设规模庞大,供应量随之激增。 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吸引力不足的城市,供过于求的矛盾更为突出,新建小区难以找到足够的购买者或租户,成片的空置现象便由此产生。 部分地区持续高企的房价,也让许多潜在购房者望而却步,使得一些已建成的房屋难以进入实际使用环节。 这种状况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大面积空置房的存在,是对土地、建材、资金等宝贵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一些被称为“鬼城”的地区,更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拖累。 这些资源本可投入到更急需的领域,创造更多实际价值。若能通过租赁或买卖等方式盘活这些存量房产,不仅能为经济注入活力,还能带动装修、家电、物业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空置房,已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问题,更关乎整体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空置房的具体数量从传言中的天文数字回归到更为理性的估算,但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一个更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或许并未改变: 无论空置房是三百万套还是更多,那居高不下的房价,依旧是实现安居梦想道路上的一道现实门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来源:金融界2024-1-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