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她是黄梅戏艺术大师,大众公认的东方美人。她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 黄梅戏起源于中

她是黄梅戏艺术大师,大众公认的东方美人。她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 黄梅戏起源于中国的安徽和湖北一带。 早期的黄梅戏往往被局限在地方性的小圈子内,但逐渐走向了全国舞台。 韩再芬小时候外表清秀,机灵聪慧。 夏天夜晚,她常常在家附近的柳树下,模仿着剧中的角色。 她的母亲是一位黄梅戏演员。 韩再芬还是在潜山县的黄梅剧团获得了第一次接触黄梅戏的机会。 1978年,黄梅戏的复兴迫在眉睫,安庆市决定招收新一批学员。 当年,安庆黄梅剧团在潜山县举办了招考。 那时的韩再芬正在家附近的院子里玩耍。 她被团里的老师看中。 在老师的邀请下,她随便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 这一曲唱完,老师们当即决定让她参加复试。 然而,她的母亲最初并不赞同女儿走上这条路。 最终,经过老师的劝说,她的母亲勉强同意让她去安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10岁那年,韩再芬离开了家乡,来到安庆市黄梅剧团。 刚开始,思乡之情常常让她想要放弃。 在一次回家后,韩再芬的父亲严肃地告诉她,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 韩再芬的学习能力极强,文化课成绩也十分优秀。 她还能在剧场的演出中吸取经验。 夜晚的剧场中,她一边欣赏演出,一边默默地记下角色的台词与动作。 11岁那年,韩再芬成功地登上了舞台,扮演了黄梅戏经典剧目《莫愁女》中的主角。 老师们对她的评价越来越高,尤其是麻彩楼老师。 1984年,年仅十六岁的韩再芬获得了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主角的机会。 这部剧的选角之难可想而知,省、市、县等多家剧团都力荐自己剧团的当家花旦。 然而,最终韩再芬脱颖而出。 《郑小姣》这部作品改编自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深陷悲苦命运的少女与一段动人心魄爱情的故事。 凭借韩再芬的演技,这一形象成为了经典。 而与此同时,其他电视剧如《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以及《霍元甲》等也在热播,但《郑小姣》凭其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次年,她出演了电影《香魂》,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舞台上,她开始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 《天仙配》也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剧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 韩再芬在剧中将天仙配的戏中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的服装,融合了古典的汉式美学与现代的演绎方式。 黄梅戏的服装,往往能展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 韩再芬演绎的《女驸马》一角,便是典型的宋明时期的服饰。 这些服装设计与戏曲的表演风格密切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戏曲元素,又展现了演员的个性和气质。 然而,到了1990年代,许多剧团因经费问题而陷入困境,创作力量逐渐枯竭。 当时,北京的相关部门曾试图招揽她离开剧团,但韩再芬没有动摇。 1998年,她获得了新房,并收到了应天齐赠送的画作。 这幅画给了她创作灵感。 在同年,韩再芬拍摄了电影《清明上河图》,并与郑少秋合作。 在寻找剧本和导演的过程中,韩再芬与著名导演曹其敬、编剧陈薪伊展开合作。 她甚至不惜拿出自己在电视剧中的收入,筹集资金让剧团到徽州采风,并帮助创作剧本。 最终,韩再芬不仅担任了《徽州女人》的总策划,还负责了剧组的后勤工作。 在剧本完成后,韩再芬还亲自解决排练中的道具、音响、服装等。 此过程中她双眼充血,喉咙沙哑,但她坚持到最后。 最终,这部作品获得了多个艺术奖项。 有一次,她在杭州演出时,由于感冒发烧,仍旧坚持登台。 演出中,她的嗓音突发哑音,表现出意外的失误。 尽管如此,她没有放弃,继续坚持完成演出。 2003年,韩再芬创作并演出了现代黄梅剧《公司》,并在北京首演,连续演了八场。 随后的2004年,她还参演了小品《都市外乡人》,与巩汉林和柏青共同出演。 黄梅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得到了韩再芬的深情呵护。 她曾表示,黄梅戏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责任 至今,她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众多年轻演员树立了榜样。 正如她所言,黄梅戏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1]何流.韩再芬:新派黄梅戏怎么唱[J].中国报道,2009(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