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国人抢购电视机的新闻,忍不住搜了一下,发现一个冷知识。 为何 3.3 亿人的美国一年能销售 4700 万台电视机,而 14 亿中国人一年实际仅销售 3600 万台电视机呢? 先来说说,中国人似乎把电视供成了电子祖宗,开机率逐年走低。据调查,在如今的中国家庭中,电视很多时候成了客厅里的摆件。以前全家还会围坐一起看《还珠格格》,可现在呢,想开个电视,先是要忍受 90 秒广告,接着得费劲找遥控器,最后可能还发现会员已经过期。有年轻人吐槽,不是买不起电视,而是实在懒得开。毕竟手机能躺着轻松刷,电视却得正儿八经坐着看,而且还要忍受那让人头疼的套娃式收费。 而美国人呢,把电视当作了消耗型情绪出口。比如在球赛输球时可能一气之下就砸了电视,夫妻吵架时也可能拿电视撒气,甚至孩子上网课不听话也会砸电视。就拿黑五抢购中国电视的情况那场面热闹得就像丧尸围城,海信 55 寸大屏电视才 299 刀,价格便宜,砸起来不心疼,在关税前囤货更是划算,所以美国电视机年销量能达到 4700 万台,靠的似乎是情绪刚需。 不过,也有一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有人觉得中国人电视购买量少是因为对电视质量要求高,不像美国那样随意砸电视换新。但实际上,从销量数据来看,并非如此。 还有网友觉得,会不会是美国人晚上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家里看电视呢?但其实,有网友指出,美国人看电视主要是看各种比赛直播,五大联赛的直播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年时间,而且关键是免费,这或许才是他们电视机销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有网友吐槽,不光是电视,像小家电、家居、鞋帽等,似乎所有商品美国都是消费量巨大,用几次就扔,因为价格便宜,自己印美元想买就买,如此大手大脚的消费本就极不正常。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不常看电视是因为打开电视太难了,甚至有人调侃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电视的套娃式收费让消费者觉得不划算,所以干脆放弃了看电视。 您说呢,这些原因分析有道理吗? ps: 建议中国厂商出口电视时附赠棒球棍,说不定销量还能再涨 30% 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