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岁阿婆成功植入起搏器为全球罕见#【全球罕见!浙江112岁阿婆成功植入起搏器,发病前曾爬600级台阶扫墓】4月7日是李阿婆出院的日子,记者在温医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她。此时,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施翔翔和主治医师周希等医护人员来到病房,为她做出院前的检查。“阿婆恢复得很好,比预想的都要好。”施翔翔介绍说。
112岁高龄阿婆心脏最长停搏达6秒
李阿婆是一名超高龄患者,出生于1914年3月3日,永嘉上塘人,上个月刚过完生日。就在上周,她和医生共同经历了一场“极限”挑战。
3月26日晚上,李阿婆被家人送来急诊,经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阵发房颤。“当时她的平均心率低至35次/分,最长停搏达6秒,随时面临心源性猝死风险。由于患者是超高龄,又出现极度消瘦(体重仅30公斤)、皮肤菲薄、小心脏等状况,使得传统手术方式存在囊袋感染或电极移位的风险。”施翔翔介绍道。
很快,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浩牵头组织了科室讨论,联合心脏中心起搏组负责人苏蓝主任医师,针对这位超高龄患者制订出了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及风险预案,决定给患者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由擅长高危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曾为多名高龄高危患者成功手术的施翔翔任主刀医生,与师从知名起搏专家、熟练掌握左束支起搏核心技术的周希组成了“最佳拍档”。
手术极限挑战30分钟一气呵成
4月2日,手术如期举行。“我们整个手术团队配备了五六个人,平时这种手术只需要两个人。术前评估和术中风险预案已充分准备,好在手术非常成功。”周希介绍道。
患者无法耐受全麻,即使在局麻的情况下,如此超高龄患者,比起年轻患者来说,手术难度和危险系数都要高出许多。手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手术所有操作必须精准有效,一步到位,容不得半点闪失。术中采用腋静脉穿刺足位法,避免血管变异以及气胸风险。并且通过电生理标测精准定位左束支区域,仅用30分钟完成电极植入与参数测试,极大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手术一气呵成。”施翔翔告诉记者,“这次手术最大难点还是未知因素比较多,因为患者的岁数太大了,堪称一次极限挑战。”
手术成功需要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术后的护理也需要“特殊”对待。“我们给患者准备了特殊的气垫床,配备特殊的护理团队,并给予了24小时全时段监护,可喜的是,患者恢复非常顺利。”心血管内科副护士长陈蓓蓓说,这与李阿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家属积极配合密不可分。
据医院透露,该手术患者112岁,年龄之高全球罕见,并且刷新了全球公开报道的生理性起搏手术患者年龄最大纪录。
身体不适前一天
走了600级台阶上山
李阿婆膝下有5个子女。发病当天,全家子孙均到场。“听说要做手术,我妈最初很抗拒。”李阿婆的大儿子、84岁的王老伯说,经家人劝说和医院宣教,她最终同意手术。
王老伯介绍,母亲身体一直不错,平日饮食清淡,爱食青菜、柚子,偶饮小酒。发病前一天,她曾步行600级台阶上山扫墓。次日早上,她在洗衣晾晒时突发胸闷,送医后确诊为严重心律失常。
“手术是局麻,术中需要患者配合,李阿婆非常配合,家里人的劝说功不可没。老人术后第一句‘谢谢’让我们很感动。”施翔翔感慨道。
4月7日下午,家属告知记者,李阿婆居家休养状态良好,心情愉悦。(来源:温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