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猥亵男子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全民道德谴责风暴。涉事男子父亲在电话中哽咽:"家门不幸出此败类,现在全村老少都在背后指指点点,我连买包盐都要绕远路,手机铃声一响就心惊肉跳。"这位老父亲坦言,家族微信群已炸锅,二十多个亲戚轮番致电质问,甚至有人扬言要登门"教育"这个不肖子孙。
公众愤怒并非没有缘由。监控视频显示,该男子在早高峰车厢内紧贴女乘客身后,持续实施猥亵行为长达七分钟,面对周围乘客异样的目光竟毫无收敛。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受害者鼓起勇气呵斥时,他竟掏出手机拍摄对方,叫嚣"穿得这么少不就是勾引人"。这种将性犯罪归咎于受害者的扭曲心态,彻底点燃了网友的怒火。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该男子已涉嫌强制猥亵罪,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网友热议的焦点在于:当违法者家属将"事不大"挂在嘴边时,是否折射出某些群体对性侵犯罪的认知偏差?数据显示,我国性侵案件报案率不足12%,其中近四成受害者遭遇二次伤害,这种集体沉默何尝不是对犯罪者的变相纵容?
社会学家李教授分析:"当父亲用'丢人'来概括恶性犯罪,本质上是在用道德羞耻替代法律审判。"这种观念恰恰暴露了基层法治教育的缺失——性侵不是家丑,而是需要公权力介入的刑事犯罪。正如网友@正义使者所言:"今天你觉得丢人不敢报警,明天就会有更多女性陷入危险。"
这起事件已超越个案范畴,成为检验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当#地铁猥亵者必须严惩#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当多地警方宣布开展专项整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意对恶行的零容忍,更是一个社会在阵痛中重塑法治信仰的集体觉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