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职校以评促教无需在“小数点”上找差距

文章原标题:《中职以评促教无需在“小数点后几位”进行博弈》不可否认,入读中职校的学生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困难,给中职

文章原标题:《中职以评促教无需在“小数点后几位”进行博弈》

不可否认,入读中职校的学生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困难,给中职校学风建设及教学质量提升带来较大的挑战。

为了提升中职校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讨学风建设的路径及方法,教师们都在上好每一节课上投入了极大的努力,学校都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及以学业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在全体职教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职教育不仅在规模上稳定增长,也在学风的进一步优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极大多数中职校在学风建设中,专业课中的实训课程教学大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例如,实训设备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实训课时有保障,学业评价方式也较为合理,但语数外等文化课教学质量提升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切实提高中职校文化课教学质量,部分学校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以评促教”的方式倒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迈入新台阶。这种从教学与评价双向共同发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部分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未能基于中职生学习基础这一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例如: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各任课教师所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分、及格率及优秀率的统计及排名。由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都处于差不多的区间范围内,各班级的平均分差别很小,部分学校只能在小数点后一位及两位上找差距、排名次,并对排名结果进行奖励和处罚。基于学生的考分排出的名次,任何人都无法质疑其客观真实性,但是用小数点后几位的博弈对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和处罚,甚至与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挂钩,导致在考分上略微高一点点的任课教师名利双收,考分略微低一点点的任课教师承受巨大的教学质量不佳、被边缘化、甚至有被转岗的可能。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当同轨任课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的考分有几分乃至更多差距时,的确说明教学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采用相关举措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帮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对于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微小考分差距,从教学管理角度而言,应如何面对呢?

首先,对于平均分在小数点后几位的微小成绩差距,不应再用名次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排序,更不应以此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其次,要正确看待学生考分的价值属性,因为考分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与监考、班级管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因而,对中职生的学业评价使用等第制比使用分数制效果可能会更好;再次,不同专业学生对文化课的需求及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学业评价时应更多采用针对同一名教师、同一个班级的纵向比较方式,进行教学质量提升评价,而非全校一盘棋的横向比较。

教学评价不仅对教学方式具有导向作用,也是一所学校管理及文化的体现。中职校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业评价,是中职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摒弃以小数点后几位的微小差距对教师进行排名的评价方式,探索适合中职校实际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才能真正实现以评促教的初衷。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作者:吴维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