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局势有变!据多家媒体报道,4月9日,菲律宾方面在中方的监视下完成了对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马得雷山”号的补给,这也是进入2025年以来,菲方第三次对该舰进行补给,前两次分别是1月24日和3月4日。
可以看出,目前菲方的运补行为已经变得十分规律,基本上控制在5个星期一次,这种情况和去年双方在南海地区的剑拔弩张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一切都要源于去年7月中菲双方签订的仁爱礁临时管控协议。
该协议的重点只有三条,第一强调了中方对仁爱礁的主权,谴责了菲律宾的侵权行径,并要求菲方恢复仁爱礁的无人状态,第二点就是中方愿意从人道主义出发,在事先通报的情况下允许菲方进行运补,第三点就是运补物资的范围仅包括淡水、食物、药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发现菲方有运送建材企图对设施进行加固的迹象,中方将坚决予以阻拦。
实际上,早在双方协议签订之前,中方就曾经多次向菲律宾方面阐明过相关立场,但是菲方却不以为意,多次试图向“马得雷山”号运送水泥等建筑材料,但都被中方依法拦截,直到去年6月,菲方再次企图强闯仁爱礁时被中方登船临检,一名菲律宾士兵在混乱中受伤,菲方才知道中方不只是说说而已,在那次冲突一个月后,双方签署了临时管控协议,菲律宾这才开始变“乖”了起来。
而面对新的南海局势,中菲双方也对各自的行动作出了新的安排。根据中国海警部门发布的公告称,这次菲律宾方面是派遣了一艘民船完成了补给任务。而在之前菲方大多数采用的是公务船+补给船的配置,至少是2到3艘船只一起出动。比如在去年6月的一次运补行动中菲律宾就派出了一艘运补船+2艘充气艇,结果遭到了中方的强硬驱离。
菲方作出的这一改变,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从船只的选择上就能看出运送物资的一些端倪,作为民船,其载重量必然不及专业的运补船,而之前需要2艘运补船才能完成的补给任务现在一艘民船就能完成,说明其运送的货物数量已经受到了严格控制,钢筋水泥这样的建筑材料更是别想送上船。
第二个细节就是运送物资的民船不用再有公务船的陪伴,这也说明双方在运补的沟通问题上已经形成了默契,基本不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意外事件,不用有公务船在后面“压阵”。
与此同时,中方的检查方式也由之前的登船检查变成了现在的只是口头询问,这样既能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给菲律宾炒作的口实,也能让菲方感受到中国的诚意——只要乖乖地按照协议办事,中国就不会为难他们。
从近几次的运补行为来看,菲律宾似乎已经放弃了运送建材加固“马得雷山”号的想法,这也是中国乐意看到的,与其为一条早晚要肢解的破船与菲律宾正面冲突,不如采取这种另类的“围点打援”,让其在仁爱礁自生自灭算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