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真提气!把鱼子酱卖到世界第一,这家浙江企业凭什么?

“鱼子酱一人一罐!”——2007年刘德华在电影中的这句台词,曾让多少观众隔着银幕感受到西方高端食物的遥远。

那时的鱼子酱价格昂贵,顶级品种的一勺曾被拍出25万元天价,国内严重依赖进口,普通百姓很难吃得起。

而如今,情况已大有不同,国内的消费者也能以百元级的价格,尝到它的美味。更颠覆认知的是,中国已成为鱼子酱的最大产地,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

谁能想到,曾经西方的“黑色黄金”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中国的国货之光。

十多年过去,不仅是小小的鱼子酱,中国的社会、经济、企业、民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事物,开始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当时间来到今天,世界经贸格局重构,而中国鱼子酱产业的崛起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产业扬起风帆、穿越不确定性的信心。

一、从0起步到全球第一,中国鱼子酱凭啥逆袭?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曾说,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强大的基础在于产业,产业强大的基础在于领军企业。

来自浙江的鲟龙科技,是我国和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包揽了全世界接近40%的鱼子酱。它生产的鱼子酱,卖到了法国、德国、美国等46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鱼子酱生产长期被俄罗斯、伊朗等里海沿岸国家垄断。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野生鲟鱼数量急剧下降,野生鱼子酱产量也迅速下降。

进入千禧年后,鲟鱼的人工养殖兴起,鲟龙科技创始人王斌也看中了这个领域,于是便选择从体制内离职,拿出所有积蓄投身鲟鱼养殖。

经过多年技术攻坚,他带领鲟龙科技克服了一个个难题,自主研发“鲟龙一号”品种,建立鲟鱼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其参与制定了《鲟鱼子酱》《鲟鱼子酱加工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获IFS、BRC等国际认证,推动了整个行业走向标准化,让中国企业实现了从“跟随国际标准”到“制定中国标准”的产业巨变。

鲟龙科技于2003年创立,2006年生产出了第一罐人工养殖的鱼子酱。生产出好的鱼子酱还是第一步,更难的是把鱼子酱卖出国门。

那个时候,国外都不相信中国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鱼子酱。2009年,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公开对外招标,鲟龙科技也去参加,但对方一听是中国人,当即就表示拒绝。

到了2011年,王斌再次前往汉莎航空参加投标,对方本想直接拒绝,却得知自己早已用过鲟龙科技的产品。

原来之前因为某次圣诞节缺货,汉莎航空去本土精品超市买了德国品牌的鱼子酱,那其实就是来自卡露伽的施氏鲟。

于是,汉莎航空收下了王斌的投标资料。意外的是,在盲选中,鲟龙科技的鱼子酱打败法国、伊朗等10个国家的供应商,名列第一。

汉莎航空还专门前往千岛湖进行考察,回去后又组织了一轮盲选,结果胜出的还是鲟龙科技。

终于,鲟龙科技的鱼子酱成功卖到了汉莎航空的头等舱,也在国际上一炮打响。而这,还只是中国鱼子酱逆袭剧本的开始。

汉莎航空头等舱

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不仅重绘了全球鱼子酱产业的权力版图,也改写了全球餐桌规则。因为它从种源到餐桌的全链路掌控,彻底打破了欧美百年来的技术垄断。

如今,鲟龙科技旗下的卡露伽连续10年全球销量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接近40%。世界上每三罐鱼子酱,就有一罐来自卡露伽。

它不仅供应46个国家和地区的米其林餐厅,中国国航、汉莎航空、国泰航空、新加坡航空等4大航司的头等舱,G20峰会、奥斯卡晚宴等场合也少不了其身影,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代表之一。

二、打破垄断,中国鱼子酱崛起有何意义?

随着鲟龙科技等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鱼子酱这个曾经由欧洲主导超百年的产业,中国已然在逐渐掌握行业主导权。

当下,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不确定性加剧,世界经贸格局重构。

以卡露伽为代表的中国鱼子酱能够打破国际垄断并走向世界,凭借的正是其可持续的品牌解决方案,这也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和中国农业升级提供了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

1.天时地利+科研创新,年产量250吨背后的硬核生产力

如今,鲟龙科技的鱼子酱年产量已超250吨,强大的产量背后,依托的是其生态环境以及科研驱动的产业体系。

鲟鱼对水质水温要求很高,地处衢州市乌溪江畔的石室乡,拥有独特的冷水资源优势,非常适合鲟鱼养殖。鲟龙科技在衢州投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鲟鱼加工中心。

鲟龙科技衢州养殖基地

截至目前,这已成为世界上单体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俄罗斯鲟、“鲟龙1号”等鲟鱼品种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养殖,鲟鱼养殖总量超4000吨。

科研驱动的产业体系也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2020年,鲟龙科技成立了研究院,以和国内科研机构来产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截至2024年12月,这个科研团队累计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1项,专利7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形成了包括良种引进、全人工繁育、生态养殖、鱼子酱精加工等产业核心技术体系。

鲟龙科技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良性循环。

2.打破卡脖子难题,攻坚中国鱼子酱的核心种源

种业是中国农业的芯片,而鲟鱼算是育种难度最高的鱼类之一。因为它和恐龙是同一时代的古生物,从育种到养殖成熟可加工,需要7-15年的时间。

早在2007年,鲟龙科技就成功培育出杂交鲟——鲟龙一号,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鲟鱼新品种,有着生长快、怀卵率高等优势,解决了中国没有鱼子酱核心种源的问题。

此外,鲟龙科技成立了企业研究院,并设立了7个研究室,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覆盖鲟鱼育种、繁殖、疾病防控、加工工艺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这也让鲟龙科技在面对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依靠技术壁垒,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3.推动行业标准化,中国鱼子酱走向世界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军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推动。为了保障鱼子酱的品质,鲟龙科技参与制定了《鲟鱼子酱》和《鲟鱼子酱加工技术规程》2项国家行业标准。

在产业发展之初,国内鱼子酱市场因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加工工艺混乱、产品概念滥用等问题,甚至部分企业以非鲟鱼卵冒充鱼子酱,严重损害行业信誉。

鲟龙科技制定的行业标准,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标准化,也让其他更多中国鱼子酱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4.广阔天地,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自从2011年打败多个国际大牌、走进汉莎航空的头等舱开始,鲟龙科技通过全产业链控制和标准化生产,已构建起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欧美站稳脚跟,积累了市场验证的硬实力。

近些年来,东南亚市场迸发出强劲的消费升级潜力,年轻人开始偏好更多元、更健康的优质食品,成为卡露伽品牌出海战略的关键落点。

卡露伽品牌出海聚焦东南亚,将鱼子酱融入各地本土餐饮文化,将以在欧美市场的成功路径,开启新市场的本地化征程。

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

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说,“国运即是人运,大国方有大民。”大国背后,是我们独有的巨大规模市场,是14亿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需求、市场和生意。

3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中的“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正是洞察到消费升级的本质规律——当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我国居民需求已从“拥有更多”转向“体验更好”。

当我们把目光放回国内,你会发现卡露伽鱼子酱正在适配这种“体验更好”的消费升级需求,成为一种“中国新特产”。

卡露伽联合全国不同菜系的厨师,创作了许多的鱼子酱菜品新经典,将鱼子酱与粤菜、川菜、杭帮菜、新京菜、潮州菜等进行融合创新,例如最为经典的鱼子酱烤鸭等等。

卡露伽还推动了鱼子酱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与日常化,通过推出鱼子酱冰淇淋、鱼子酱蛋糕、鱼子酱月饼、鱼子酱燕窝等一系列跨界创新融合产品,打破高端食材的刻板印象,拓展鱼子酱的消费边界。

今年1月份,卡露伽开出了以鱼子酱文化和体验为主题的线下门店,位于浙江衢州。

当年创始人王斌那次拿出所有积蓄全力以赴的创业,如今在年轻人的餐桌上实现了意义闭环。

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好食物、穿得起好衣服、用得起好产品,即便是鱼子酱这种“黑色黄金”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才是技术创新的目的。

当越来越多像卡露伽这样的企业出现,当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世界上最澎湃的市场动能,我们也就有了扬起风帆、穿越不确定性未来的大国信心。

排版|椰子

编辑

|米禾

主编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