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当更年期撞上骨质疏松 女性骨量每年流失率高达5%

羊城晚报记者张华

“女性45岁后进入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呈现断崖式衰退,这意味着超半数生命历程里,女性需直面生殖衰老带来的健康危机。”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疑难问题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研讨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予教授抛出的这一观点,引发医学界对女性健康管理的深度思考。

据悉,会议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聚焦全球生育率下降背景下女性生殖衰老应对策略。

1卵巢衰老:中年女性的健康分水岭

“30岁起卵巢储备开始滑坡,至45岁后生育力几乎下跌至‘冰点’。”李予教授在《女性生殖衰老的临床对策进展》报告中指出,女性一生仅有约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围绝经期带来的不仅是生育力衰竭,更引发全身系统性衰老。据测算,若女性预期寿命达90岁,有将近一半的生命处于卵巢衰老状态。

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发展40年,但生殖医学专家们依旧难解高龄生育的困局。有一组数据令人警醒。“针对38岁以上女性,试管婴儿活产率仍处低位,年龄每增一岁,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风险就攀升一级。”李予教授认为,这与卵子质量随年龄衰退直接相关,与子宫衰老相比,卵巢衰老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医学上尚无法逆转卵巢生物钟。

2围绝经期健康危机亟待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2亿女性正经历围绝经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我国该群体已达2.1亿人。据《2024年中国女性健康状况白皮书》,72%女性遭遇潮热盗汗,65%存在睡眠障碍,53%经历情绪波动,但七成患者将症状误判为“亚健康”。

“这不仅是月经紊乱,更是全身系统性退化的开端。”李予教授列举临床常见症状:骨质疏松发生率较育龄期增加3倍,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2-3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显著上升。其团队研究发现,阴道干涩、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等生殖道症状,往往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沉默杀手”。

3科学干预构建抗衰防线

面对不可逆的卵巢衰老,专家们提出分级干预策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冬梓教授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延缓卵巢衰老至关重要:“每日保证8小时优质睡眠相当于为卵巢‘充电’,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当更年期撞上骨质疏松,女性骨量每年流失率高达5%!但最新研究揭示:只需每周3次举铁,就能让骨骼年轻10岁。

“虽然不能让卵巢返老还童,但营养干预也展现出延缓卵巢衰老的潜力。”李予教授指出,研究表明,限制10%~30%热量摄入可促进整体长寿和延长雌性动物生育期。通过药物控制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减轻炎症状态,维持卵巢储备,配合虾青素、辅酶Q10等抗氧化剂,也可延缓卵巢衰老。另外,李予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Reco18等植物提取物可使35岁以上女性临床妊娠率提升11个百分点。

“抗衰老不是与时间对抗,而是让身体优雅地老去。”杨冬梓建议,45岁后女性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监测性激素与骨密度变化,“就像汽车定期保养,科学管理能让后半程人生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