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驻扎在旅顺的12万苏军分批撤离,其装备有偿转让给中国,包括16门Б13型列车炮。解放军以当时中南军区暂编第7团团部54人及海军抽调的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旅顺铁道列车炮兵团团部。1955年5月19日该团被命名为海军海岸炮兵第21团,归旅顺基地领导。21团没有营的编制,团直辖4个炮兵连,番号为第171、172、173和174连,每连70余人,装备1列装甲列车,列车上载有4门炮,从此我军诞生了一个独特的新兵种——中国人民海军铁道列车炮兵。 大连港的咸湿海风裹着柴油味,铁道旁蹲着的小战士数铁轨上的铆钉玩。远处“哐当哐当”开来的铁家伙让他蹦起来就跑——四门黑洞洞的130毫米巨炮架在火车平板上,炮管比两层楼还高。苏联教官叼着烟斗比划:“这玩意儿能打25公里,炮弹能钻透巡洋舰钢板!”战士们摸着冰凉的炮身直咽口水,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要推着这些铁家伙上战场。 夜里营房跟蒸笼似的,油灯底下摊着苏军留下的技术手册。172连指导员老李挠头:“俄文写得跟蚯蚓爬似的,咱连测距仪都不会用!”第二天训练场闹了笑话,装填手把炮弹塞反了,苏联专家急得飙俄语骂人。直到从朝鲜回来的炮兵营长支招:“管他什么坐标系,拿望远镜盯住金门岛上的烟囱,打偏了算我的!”这才摸着门道。 1958年夏天,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还在数潮汐,福建前线的铁轨突然震得嗡嗡响。四列装甲火车拖着16门巨炮钻进山洞,炮口齐刷刷指向海峡。8月23日傍晚,171连的炮长嚼着地瓜干下令:“放!”第一发炮弹撕开暮色,25秒后金门料罗湾腾起冲天水柱——国民党军“八寸榴”大炮最远只能打17公里,眼瞅着解放军的铁甲炮车打完就顺着铁轨溜走,气得直跳脚。 这铁轨上的大炮威风了没几年就蔫了。1960年裁军令下来,战士们抱着炮管不撒手:“咱这铁家伙揍得金门哑火,咋就不要了?”上头的人指着新到的火箭炮叹气:“人家打一发顶你们十发,还不用天天擦铁锈。”拆下来的炮身扔在厦门海滩风吹雨淋,最后当废铁卖给炼钢厂,熔成了拖拉机零件。 回头看看这段历史挺有意思。苏联人卖军火时算盘打得精,淘汰的旧装备换走中国真金白银,还美其名曰“兄弟援助”。咱们接手后硬是把二手货玩出花,可终究逃不过技术卡脖子的命——炮弹打一发少一发,零件坏了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铁道炮兵就像面镜子,照见当年家底薄又要硬撑的窘迫,也照出那股子“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狠劲。你说这是自力更生?倒更像是饿急了啃树皮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