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建国后军内最大的行凶案发生在太原63军军部。副军长余洪信因作风问题被调查,他的枪支被收缴,他偷窃了警卫员的手枪,回家朝他老婆打了一枪,由于女儿的拦扰未打中。他随即跑到军长家敲门,黑着灯无应答。他又去敲政委的门,灯亮枪响把政委的老婆打死了。他快速从首长小院往外跑,正碰上高度近视的副政委,他立即开枪,由于是夜晚未击中要害。这时负责安保的一干部迎面走来,余洪信立即开枪将这名干部打伤,后逃至榆次麦子地自杀! 1972年,驻守在太原的63军军部家属大院却爆发了突如其来的枪击事件。 凌晨时分,枪击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 伤者为副政委杨兆魁,而死者则是遭到致命一击的邢玉荣。 经过调查,持枪行凶者竟是63军副军长余洪信,而他当时正接受停职调查。 余洪信出生在河北省武强县。 由于体格健壮且具有过人的力量,他在年轻时便选择加入了解放军。 在参与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余洪信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并且凭此晋升为559团团长,后成为187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六十年代末期,我国与苏联的边境紧张局势加剧,余洪信被任命为63军副军长。 他的指挥能力受到了上级的认可,多次升职。 然而,在当地民众中,余洪信的声誉极差。 据悉,余洪信常常以军官身份行事,肆意妄为,甚至曾多次无偿索取民间贵重物品。 他在内蒙古期间,涉及了多起性侵案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举报信寄往中央和北京军区,余洪信最终被撤职并降级。 他心生恐慌。 1972年,军区决定派副政委张正光前往视察63军,余洪信深知自己的问题可能会被彻底揭露。 5月,余洪信在家无法入睡。 他偷偷从手枪班取走了双枪后,回到了家中。 面对妻子的质问,他冷漠地开枪,幸好未命中。 妻子与女儿企图阻止他,他随即离开了家,步入了军营。 余洪信带着武器,经过了军长阎同茂的住所,最终来到了政委曹步墀的家。 曹步墀夫人邢玉荣因听到敲门声而起身,结果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枪击。 枪声惊动了附近的警卫,众多战士赶来查看。 在与副政委杨兆魁相遇时,余洪信再次开枪,所幸杨兆魁及时避开,仅受轻伤。 混乱中,余洪信逃脱了现场。 63军和北京军区对他展开了全面搜捕,但杳无音信。 直到6月初,太原铁路局向军方报告,在铁道附近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衣着和体貌特征表明,这具尸体正是余洪信。 经过确认,余洪信被开除党籍和军籍。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谭甫仁17岁时加入了当地的农协会,随之参军,并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南昌起义。 虽然起义失败,谭甫仁却在随后的乱局中与部队失散,误打误撞加入了国军。 然而,第二年他又被红军俘虏,重新回到了共产党阵营。 自此,谭甫仁历经了五次反“围剿”、东西征战、平型关战役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在革命最为艰难的时刻,谭甫仁始终坚守在战斗的最前线。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勋仪式上,谭甫仁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作为中央办学习班的主任,为了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够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及文化知识,他亲自前往各个驻地督促指导。 然而,1970年,昆明某军区的院落里,王自正,一名曾与谭甫仁有过交情的军官,带着枪闯入了谭甫仁的家。 当时,谭甫仁并不在卧室。 王自正在谭甫仁的夫人王里岩开门后,直接用枪威胁她,询问谭甫仁的下落。 王里岩回答她不知道。 王自正并不相信,开始在房屋内四处搜寻,但谭甫仁并未出现。 愤怒中的王自正开枪射击,致使王里岩当场死亡。 听到枪声的谭甫仁急忙奔向警卫员的房间,然而,警卫员并未回应。 在这一过程中,谭甫仁遭遇了致命的枪击。 王自正见状,逃离了现场。 事发后,周总理亲自指派医疗人员前往昆明进行抢救,但谭甫仁和王里岩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 此事件震惊全国,中央立即成立了专门的侦破小组,并对昆明实施了戒严令。 经过一系列调查,专案组逐渐确认了王自正为嫌疑人。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王自正不仅在军区内任职,还与多起过往案件有牵连。 特别是在早些时候,王自正曾因参与反革命行动而受到调查。 王自正在案件发生后试图逃脱,被围捕时因身陷绝境而自杀。 调查显示,王自正在死前曾从保卫部偷走了两支手枪,利用这些武器实施了对谭甫仁夫妇的残忍谋杀。 在事发当时,谭甫仁的警卫员并未及时开门救援,原因各异,其中一人坦言因害怕而未能采取行动,而另一名警卫员则因个人私事未能尽到职责。 这起谋杀案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 参考文献:[1]舒云.1972,副军长余洪信双枪自杀案[J].同舟共进,2014(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