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1年,广东一男子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的他以捡垃圾为生,所有人对

1991年,广东一男子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的他以捡垃圾为生,所有人对此不解,谁料,二十年后,秘密揭开,结果出乎意料。 他的名字叫赵泰来,出身不简单,家里有亿万家产等着他继承,可他偏偏选择了这么一条路。当时的广东,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很多人都在忙着赚钱、出国镀金,赵泰来的举动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亲戚朋友劝他,社会舆论也对他指指点点,可他一句话不说,收拾行李就走了。大家都觉得他是不是疯了,或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到了英国后,赵泰来的生活更是让人看不懂。他没有找个体面工作,也没有靠家族背景谋个好前程,而是真的干起了捡垃圾的活儿。风吹日晒,日子过得苦哈哈,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有人说他自甘堕落,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在搞什么阴谋,可没人能给出个靠谱的答案。他就像个谜,隐藏在伦敦街头破旧的垃圾堆里。而这个谜,一藏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后,也就是2011年左右,真相终于大白。原来,赵泰来跑去英国捡垃圾,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肩负着一个更大的使命——把散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带回家。据了解,他的家族早年在国内是个大户,收藏了不少珍贵文物。可到了近代,战乱频发,很多文物流失到了国外,尤其是英国。他的祖辈对此耿耿于怀,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后人能把这些文化瑰宝找回来,归还给祖国。 赵泰来接下了这个重担。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首先,他得弄清楚哪些文物在英国,具体在谁手里。光这一点,就得花大量时间调查。更别提他还得想办法把这些东西运回中国,而这在法律和经济上都是大问题。他一个普通人,既没官方支持,也没多少资金,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的任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放弃一切,伪装成流浪汉,低调行事。 表面上看,捡垃圾是赵泰来维持生计的手段,但实际上,这也是他掩人耳目的策略。文物交易这行当,水深得很,尤其是涉及到流失海外的国宝,很多人盯着,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打草惊蛇。赵泰来要是高调出现,摆出富家子弟的架势,肯定会引起注意,甚至可能被文物贩子敲诈。所以他选择让自己“消失”在社会底层,干着最不起眼的活儿,悄悄摸索文物的下落。 至于为什么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国籍,这背后也有他的考量。1991年那会儿,中英关系还没现在这么密切,普通中国人想长期留在英国不容易,更别说深入当地社会打探消息了。拿到英国国籍后,赵泰来能更方便地行动,不用受签证限制,也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不是他不爱国,而是为了爱国,他得先“曲线救国”。当然,这一步也让他背上了骂名,国内不少人觉得他叛国,可他心里清楚,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接下来的二十年,赵泰来过得有多苦,外人很难想象。捡垃圾赚的那点钱,勉强够他吃喝,剩下的全攒下来,用在文物搜集上。他没有团队,全靠自己跑腿、打听、谈判。那些流失的文物,有些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有些被博物馆锁在展柜里,他得一个个找上门去。有时候得花钱买,有时候得靠人情换,甚至还得冒险走点灰色地带。据说,他一共找回了数万件文物,大到青铜器,小到瓷片,每一件背后都是他的心血。 这数万件文物,不是随便捡来的垃圾,而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比如说,有些是清朝时期的官窑瓷器,有些是明代的书法手卷,还有些是更早的青铜礼器。这些东西在国外可能只是装饰品,但在国内,那就是民族的根,是祖先留下的遗产。赵泰来知道它们的价值,所以哪怕日子再苦,他也没放弃。 2011年左右,赵泰来终于把这些文物陆陆续续运回了中国。消息传开后,国内炸了锅。谁能想到,一个在英国捡垃圾的流浪汉,竟然干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有人查了记录,发现他运回的文物数量惊人,涉及的历史跨度从商周到近代,种类繁多,价值无法估量。更让人感慨的是,他没留下一件给自己,全都捐给了国家。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他那二十年的“疯癫”,其实是无声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