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曾说新疆那片荒凉之地可以放弃,左宗棠听后勃然大怒: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竟然说不要就不要!慈禧却摊手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拍板:没钱我自己借,也一定要把新疆收回来! 19世纪的中国,一片烽火狼烟笼罩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西北边陲的新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正在酝酿,这个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连接着中原与中亚,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明珠”。 就在清朝统治逐渐衰弱之时,新疆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865年,当地爆发了震惊朝野的农民起义,趁着这股动乱之势,阿古柏率军入侵,迅速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从此,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阿古柏的铁蹄踏尽疆土,他的统治残暴而苛刻,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蠢蠢欲动的列强也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这块宝地,沙俄和英国虎视眈眈,不断侵占新疆领土,企图瓜分这片富饶之地,面对内忧外患,清廷上下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在朝堂之上,两派大臣针锋相对,争论不休,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力主放弃新疆,集中兵力发展海防,在他们看来,新疆不过是个“不毛之地”,与沿海地区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与之相对的是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他们坚信无论海防还是塞防,都势在必行,缺一不可。 面对朝臣的激烈争辩,慈禧太后也陷入了两难之境,国库空虚,兵力式微,何以应对这场危机?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左宗棠挺身而出,他斩钉截铁地表态:“为了收复新疆,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即便要自掏腰包筹措军费,我也在所不辞!” 左宗棠开始了艰难的筹款之旅,军费缺口之大,令人咋舌,情急之下,他求助于自己的好友,商界巨贾胡雪岩,胡雪岩闻讯后,慨然应允,他变卖家产,甚至不惜向外国银行举债,终于凑足了让左宗棠启程的银两。 在这些捐资助战的商贾中,胡雪岩的慷慨解囊最为突出,事后,左宗棠感慨道:“新疆战事之所以速定,除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还要归功于胡雪岩借来的洋枪利炮啊!”为了表彰胡雪岩的贡献,慈禧太后还特意赏赐了他一件黄马褂,使他成为了朝中唯一一位身着黄马褂的二品文官。 1876年春,左宗棠终于率军西征,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在左宗棠的精心谋划下,他们采取了“先北后南”的战略,即先稳定北疆,再图南疆,一场场激战接连爆发,硝烟弥漫,刀光剑影,左宗棠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将士们不断攻城略地,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捷报。 随着左宗棠率领的西征军节节胜利,阿古柏的势力日渐式微,终于,在1877年8月,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阀被彻底击溃,南疆沦陷多年的大好河山,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然而,就在凯旋的号角即将吹响之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清政府竟然与沙俄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准备割让伊犁!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左宗棠更是勃然大怒,他誓言要誓死捍卫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绝不允许朝廷轻易出卖,这位耄耋老人,再次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他明确表示,如果朝廷执意妥协,他宁可带兵北上,与沙俄决一死战! 面对左宗棠的坚决反对和舆论的巨大压力,清政府最终不得不重新与沙俄谈判,经过一番斡旋,伊犁终于得以保全,至此,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的新疆之战,宣告完满结束,一个支离破碎的新疆,在左宗棠的带领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左宗棠以64岁高龄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堪称清代一大奇迹,他不仅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立下了不朽功勋,更以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新疆重归祖国版图,意义深远,它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依然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那些先辈们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身影,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守卫这片国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左宗棠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