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老妇跪在蒋介石面前,声嘶力竭的哭喊“总统您开恩,我丈夫已经战死了,您留我儿子一命,给黄家留条血脉吧。”颤颤巍巍的双手举起了一枚勋章,蒋介石看后大惊,原来这位老妇便是黄百韬遗孀柳碧云。
1957年,一位老妇徘徊在总统府门口,她有十万火急的事来见蒋介石,可却迟迟不敢敲门,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最后她还是被当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给进了门。
在老妇说明来意后,宋美龄也是叹了口气,她同情老夫的遭遇。可是她也做不了主,只能请蒋介石出来坐镇。
蒋介石起初并不认识这位老妇,直到他看到对方手中的那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老妇凄厉的哭喊道“总统,我丈夫已经战死了,你就饶我儿子一命,让他让我们黄家留一条血脉吧。”
原来此人就是黄百韬遗孀。而黄百韬青少年时期曾给李纯当传媒官,身份低微,也善于奉迎,只能谨小慎微,后来得到的李纯赏识,李纯为表器重,这才将自己的婢女赐给了黄百韬为妻。
到后来在1928年,黄百韬随张宗昌的部下徐源泉一起投靠了蒋介石,黄百韬并非蒋介石嫡系,此时更是杂牌军司令,蒋介石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便想方设法的去掉了他的军权,把黄百韬打发到了陆军大学的第三期学习。
后来黄百韬所写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当时何应钦的赏识,黄百韬这才再次进入部队。
见证过多少真实,流过多少血汗,打过多少场战役,身上有着多少个弹孔,就有怎样的底气。他情知自己并非蒋介石嫡系,也没有任何的靠山,并非黄埔学子,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他只能打仗冲在前,退却留在后。肯吃苦,肯卖命,他靠着优秀的军事战略,靠着不畏死的精神,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
这种信任微乎其微,可以也足够他这一个杂牌军司令保住自己的饭碗,他的军事战略极其出众,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几大悍将之一,就连一向傲慢的张灵甫还因仰慕的黄百韬军事才华,想要去他部队中学习。黄百韬的成长史何尝不是没背景没靠山的普通人,一步步向上爬,甚至爬成陆军中将的成长史。
鲁南战役中,黄百韬曾担任主要突击集团的右路,进犯临沂。后来,黄百韬意识到第七集团是解放军主要进攻的目标,所以便向当时的徐州剿总司令谏言“应该效仿拿破仑团式集中法,集结各兵团主力于徐州周围,然后采取深沟高垒的政策。”
可蒋介石却于当天深夜发出退守徐州的指令,让黄百韬等人退守徐州以东地区。
黄百韬对幕僚们感叹“这一决策为时已晚,恐怕撤退来不及了”,直到后来黄百韬兵团被包围,死守碾庄,这也成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歼灭黄维兵团,歼灭杜聿明兵团,其中杜聿明和黄维,都是蒋介石手下的主要精锐兵力,是蒋介石器重的将领,唯独黄百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司令。
原本我军对第一阶段的战役是最十拿九稳的一个,可正是跟黄百韬的这一次交战,成为了淮海战役三阶段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那一场战役前,在战火中,黄百韬对战士们说“别人都说我们第七集团军是杂牌儿军,我黄百韬从来就不信,碾庄一战,让那些嫡系们看看。”
这一次碾庄一战,黄百韬的对手是善打神仙仗的粟裕,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百韬都打的极为出色,直到最后,弹尽粮绝。
在他黄百韬困守碾庄时,蒋介石对他下达的将令是固守待援,可是黄百韬到守到死也没有看到一个援兵。
直到惨兵散尽,二十日黄昏之时,身边的幕僚都是劝他说“解放军优待俘虏,咱们投降了吧。”黄百韬却说“让我黄百韬做俘虏,未免太难为情了吧?天地虽大,我将难以自容,”随后举枪自杀。
黄百韬子嗣稀薄,只留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如今在1951年,黄百韬的遗孀向蒋介石下跪求情,求的便是自己唯一儿子的性命,原来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杀了昔日好友,将要被判死刑。
柳碧云哀哀欲绝,拿出青天白日勋章,恳请蒋介石手下留情。宋美龄看后也是泪流满面,而蒋介石最终还是答应了柳碧云的请求,将所谓的死刑改为了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