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身家8个亿”的北京协和医学博士冯唐,语出惊人:“如果想不得癌,少得癌,特别女生像乳腺癌呀,卵巢癌呀,宫颈癌呀,就一定要放开。内心要强大到混蛋,你就得癌的机会就会少一些。”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园里,曾经有个叫张海鹏的年轻人。这个北京大男孩打小就是别人眼里的学霸,十八岁那年凭着真本事考进了全国顶尖的医学殿堂。 八年苦读拿下博士学位,专门研究妇科肿瘤方向。后来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笔名——冯唐,那个写"春风十里不如你"的作家,那个帮罗永浩还清债务的商界奇才,那个身家过亿却总劝人"别活得太憋屈"的明白人。 当妇科大夫那三年,冯唐见惯了生死场。病房里来来往往的癌症患者,大多都是熬日子的。卵巢癌晚期的女病人像烧尽的蜡烛慢慢熄灭,化疗药水一袋袋往下滴,体重秤上的数字却一天天往下掉。这些场景在他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记,后来在书里写出来,字字都带着消毒水的味道。 要说这冯唐给现代人最大的忠告,就是那句糙理不糙的"内心得强大到混蛋"。这话听着像骂人,细琢磨还真在理。 他见过太多把心事憋成癌的病例,特别是那些心思细腻的姑娘们。乳腺癌、宫颈癌这些要命的病,往往和长期的情绪压抑脱不开干系。就像《红楼梦》里那个整天抹眼泪的林妹妹,要搁现在估计也得往肿瘤医院跑。 老话说"百病从气生",冯唐用现代医学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情绪管理比吃药管用。他总结出九个字的养生经——"不着急、不要脸、不害怕"。 这话乍听像玩笑,可仔细品品都是过来人的智慧。不着急是说别跟时间赛跑,不要脸是劝人别太在意别人眼光,不害怕是教人看淡得失。这三样凑一块儿,可不就是现代人最缺的心理疫苗么。 要说冯唐这辈子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那股子说转行就转行的利索劲儿。三十岁那年,顶着医学博士的光环说走就走,扭头就考上了美国埃默里大学的MBA。 要知道那时候的协和医院是多少人挤破头的好单位,可他愣是觉得人生不该只困在手术室里。后来进了麦肯锡当咨询顾问,六年时间混成中国区合伙人,这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别人眼里铁板一块的国企体制,他带着团队左突右冲,硬是把企业送进了世界五百强名单。等到了中信资本当高管,早就练就了一身商海沉浮的本事。 如今五十多岁身家过亿,反倒开始琢磨着怎么把半辈子的经验传下去。这不,花了三年工夫写出本《有本事》,把跨界成功的门道掰开了揉碎了讲。 书里最值钱的不是商业秘籍,而是那份活明白了的通透。冯唐反复念叨:本事才是真金白银,专注才能成事。这话听着平常,可细想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 从拿手术刀的医生到玩资本的大佬,他每个行当都能做到顶尖,靠的可不是运气。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人活着也得先修心性。 要说冯唐这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把医学思维带进了商界。看企业像看病号,找症结、开药方、调气血,这套方法论让他在商场上无往不利。 当年罗永浩欠了六个亿的债,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冯唐帮着出主意:别想着一步登天,先保命再图发展。后来老罗靠直播带货翻身,这故事成了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如今退居二线的冯唐,日常就是喝茶看书盘古玩。别人问他咋不继续折腾了,他笑说前半辈子把该尝的鲜都尝遍了。 现在最乐意干的,是把年轻时在协和背过的医书,混着商海里摸爬滚打的经历,熬成一锅老少咸宜的鸡汤。这话说得轻松,可书里那些掏心窝子的实在话,字字都是真金白银买不来的经验。 说到底,冯唐这辈子活成了现代人的理想样本。医学博士的严谨,商业精英的果决,文艺青年的洒脱,这些标签在他身上居然不打架。 就像他总爱说的: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别跟自己较劲。病了知道去医院,活着就痛痛快快喘气,心里头那根弦别绷太紧。这话听着简单,可要真能做到,大概也能少生好些冤枉病。 要说现在年轻人最该跟他学什么,恐怕就是那份"混不吝"的劲头。工作不顺心了换个赛道,感情受挫了就当踩了狗屎,天塌下来先睡饱觉再说。 这可不是教人没心没肺,而是提醒大伙儿: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就像他书里写的,去医院重症病房转一圈,啥名利得失都能看淡了。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