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重庆百货年报发布,马上消费金融5.36%的存款利率“亮”了

4月18日,重庆百货(600729.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该公司旗下联营企业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金融”或“马上消金”)的业绩情况也随之披露。

数据显示,2024年,马上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51.49亿元,同比下降4.09%;净利润22.81亿元,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5.09%。

而与其收入规模较为接近的招联金融,则发生了“营利双降”。2024年,招联金融营收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

作为国内头部持牌消金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在盈利持续增长的同时,背后也蕴藏着种种风险,如暴力催收、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等。

01

关联交易下的高息存款

据披露,重庆百货目前持有马上消费金融31.0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马上消费金融作为重庆百货的联营企业,二者之间一直存在关联交易。至2024年年末,重庆百货在马上消费金融的存款本金余额为26亿元。

据年报显示,2024年重庆百货在马上消费金融的存款合计确认利息收入1.28亿元,期末尚有未到期的应计利息1.35亿元。也就是说,重庆百货2024年从马上消费金融应获取的存款利息总额高达2.63亿元。

另据重庆百货年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提供的存款利率范围为4.06%-5.36%,2023年这一存款利率范围为4.22%-5.36%,虽然利率下限有所降低,但相较于2024年LPR的降幅和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马上消费金融的这一存款利率仍然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甚至高于市面上大部分理财产品。

实际上,重庆百货在马上消金获取的利率水平很可能还不止于5.36%。

年报披露,2024年期初,重庆百货在马上消金的存款金额为21亿元,期间金额有所变动,本期增加金额为18亿元,减少金额为13亿元,期末余额为26亿元。

由于重庆百货年报中未披露这些存款的具体期限,也未披露各笔存款对应的利率,因此无法得知前文中2.63亿元利息的具体由来。

但即便按照最低利率计算,亦即,假设2024年减少的13亿元存款自年末结束计息,增加的18亿元存款自年初开始计息,加上期初的21亿元,全年存款基数按39亿元计算,对应2.63亿元利息,利率水平达6.74%。

什么样的贷款业务能够支撑这么高的存款利率?

根据联合资信去年7月出具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2023年马上消费金融的平均贷款利率在20%左右。2024年平均贷款利率则没有披露,只表示“目前贷款定价均控制在24%以下”。

近期,马上消金刚刚发行了2025年金融债券(第一期)(2522007.IB),发行规模为15亿元,票面利率为2.05%。但据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马上消金共吸收股东存款75.19亿元,同比增长14.86%。

有这么便宜的融资渠道,为何还要通过关联交易吸收股东存款?

报告显示,马上消金2021年-2023年净息差(2024年未披露)分别为19.03%、15.78%、15.06%,虽然近年来已大幅降低,但仍远远高于银行同期水平。

对比来看,股份行中表现优异的招商银行2023年净息差仅为2.15%,而马上消金的第四大股东重庆银行2023年净息差则只有1.52%。

02

风险与机遇并存

马上消金虽然业绩极其亮眼,但也并非高枕无忧。

报告显示,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在持续上升,不良率从2023年末的2.48%上升至2024年6月末的2.5%;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23年末的4.06%上升至2024年6月末的4.3%。

受此影响,公司的资本充足指标也有所下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马上消金的资本充足率为12.72%,较2023年末的13.93%下降了1.2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1.82%,较2023年末的13.08%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与靓丽的业绩相对应的是,针对马上消费金融的投诉始终居高不下。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对马上消金的投诉高达9533条,其中涉及私自扣款、电话骚扰、暴力催收等内容。

但同为头部消金企业的招联金融和兴业消金,同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仅分别为312条、177条,不足马上消金的零头。

值得一提的是,据财新此前报道,马上消费金融合作的其中一家催收机构信盟科技,为其二股东中关村科金的全资子公司。这一“左手放贷,右手催收”的模式也进一步引发外界质疑。

但此种模式并非马上消金独有。蚂蚁消金的催收公司蚂蚁智信、京东金融的催收公司云瀚信科均为关联公司。采用关联公司进行催收是否与投诉高企具有必然联系难以定论,但从客观数据上看,二者的投诉量确实都非常之高。

此外,马上消费在保护客户数据隐私及信息安全上也曾存在严重的缺位漏位:旗下安逸花APP在2019年因“收集无关个人信息”、2021年因“违规收集信息”曾被多次通报,2025年2月因“未提供注销功能”被网信办责令整改。

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并从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优化消费金融环境4个方面作出部署。

消费贷新规的发布为消金行业市场参与者的未来经营提供了重要参照,作为国内头部的持牌消费金融企业,如何用好政策红利,杜绝合规风险,协助构建良性消费循环,或是马上消费金融当下应当着力思考的问题。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