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犴:铜犴,俗称金牛或铜牛,状如水牛,独角。铜质地,俯卧,昂首,背上有一眼空,腹中空,身长约2.3米,高约1.5米。原有亭子覆盖,名安澜亭。初铸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铸。 犴为井宿,系二十八宿之一,民间传说主管桥梁大水江湖。过去盘龙江经常发生水患,古人在盘龙江建井宿祠,寄希望免去灾害。最初铜犴腹下有井直通盘龙江,涨水时,江水入井,空气从腹往外排,发出嗡鸣声,用于报警。故有“金牛吼三声,水淹大东门”之说。 198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东面:沿盘龙江西堤;南至铜犴亭以南10米处;西至科技大楼屋檐下;北至铜犴亭以北10米处的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沿盘龙江河床中心为界;南:南太桥北侧西桥头至科技大楼南屋檐下;西:科技大楼东屋檐下;北:铜犴亭以北12米处的范围。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