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波音公司应追究中国责任,理由是中国未接收 “精心制造” 的飞机。这一言论看似为企业发声,实则暴露了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焦虑。中国拒绝接收波音飞机的背后,是一场早已白热化的关税战,更是中美产业链博弈的缩影。 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操作,让波音股价在消息公布后暴跌,市值蒸发超 100 亿美元。 中国并非无理退单。2019 年波音 737 MAX 空难后,中国率先停飞该机型,直至 2024 年才恢复交付。此次拒单不仅是对关税的回应,更涉及技术信任问题 —— 已交付的两架飞机因零件缺失被退回,暴露出波音在成本压力下可能降低质量标准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具备 “退货” 的底气:国产 C919 客机国产化率达 95%,长江 - 1000A 发动机完成 1.5 万小时测试,2027 年将实现全国产化。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自身。美国 36 万亿美元国债中,6.5 万亿美元将于 6 月底到期,而其 “对等关税” 政策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马来西亚、印度虽表态接手中国退回的波音飞机,但市场体量远不及中国。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正成为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特斯拉因供应链成本上升净利润下滑,杜邦等企业被列入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 这场争端背后是中美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通过 “离岸外包” 和 “友岸外包” 重构供应链,却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 —— 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郑州富士康年生产一亿部手机。 中国则以 “一带一路” 和 “数字丝绸之路” 破局,在东南亚建工业园,在非洲布局基建,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正在削弱美国的国际信誉。欧盟已暂停对美关税反制措施,观望中美动向;东南亚国家虽短期受益于供应链转移,但长期面临市场碎片化风险。中国则通过 RCEP 和内需市场增强韧性,在半导体、稀土等领域突破 “卡脖子”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