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2年,被冻掉四肢的志愿军战士朱彦夫回到山东老家,母亲哭着对他说:“儿呀,你

1952年,被冻掉四肢的志愿军战士朱彦夫回到山东老家,母亲哭着对他说:“儿呀,你走吧,娘养活不了你……”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山东沂源,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靠种地养活他和两个妹妹,母亲早就不在了。1943年,日本鬼子扫荡村子,杀了他的爷爷,这仇恨在他心里扎了根。1947年,14岁的他瞒着家人跑了几十里路去参军,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参军后,他打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身上挨了十多枪,伤疤叠着伤疤,但从没怕过。16岁入党,成了部队里的骨干。1950年抗美援朝开打,他跟着志愿军上了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那年冬天,零下30多度,他和战友穿着单衣跟美军硬拼。战斗第三天,他被炮弹炸飞,四肢冻伤严重,昏迷了93天。醒来时,手脚都没了,左眼瞎了,右眼也几乎看不见。 医生给他做了47次手术,才保住命。可这代价太大了,他成了个啥也干不了的“人干”。1952年,他被送回老家,村里人都觉得他这辈子完了。可朱彦夫不认命,他硬是咬牙从头学走路、学吃饭,后来还成了村里的顶梁柱。 1952年春,朱彦夫被军车送回村,母亲瘦得皮包骨,见到他哭得喘不上气,说:“儿呀,你走吧,娘养活不了你……”这话听着扎心,但不是真要赶他走。其实,组织早就跟他妈商量过,打算送他去泰安荣军休养院,那儿条件好,有人照顾,比家里强多了。他妈知道家里穷,自己都吃不上饭,哪有能力照顾一个重残的儿子?她只能忍痛配合组织劝他走。 朱彦夫听了这话,愣了半天,最后点头同意去休养院。他心里明白,妈不是不爱他,而是实在没办法。这事成了他心里的疙瘩,但他没怪过妈,反而更理解她的苦。 在荣军休养院,朱彦夫没闲着。他装上假肢,天天练走路,摔得满身伤也不吭声。四年后,1956年,他执意回村,住进母亲的小屋,开始自己养自己。1957年,村里人看他这么拼,推他当了党支部书记。从那以后,他拖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拐杖,走遍村里每个角落。 张家泉村三面环山,地少人多,穷得要命。朱彦夫带着大家挖了三口井,把荒坡改成7.3公顷梯田,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1978年,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有了电灯,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还用自己的抚恤金买书,建了个阅览室,办了夜校,教大人小孩认字。夜校里,他用嘴叼着粉笔写字,手腕累得发麻也不歇。 他干了25年村支书,把穷村变成了富裕村。1982年,身体实在扛不住了,他才卸任。可他没停下来,又写了两本书,《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讲自己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202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都知道了这个“中国保尔”。 朱彦夫这辈子,太不容易了。从战场上的英雄,到生活中的“废人”,再到村里的顶梁柱,他靠的是啥?不是运气,是硬扛着不服输的劲儿。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再狠,只要不低头,就有翻盘的机会。身体残了没啥,志气不能丢;手脚没了,心得在。 再说深点,他能走到这一步,组织和乡亲们帮了不少忙。他妈那句“养活不了你”,其实是想让他去更好的地方,是另一种爱。他自己也懂,所以没抱怨,反而更努力。这里面有亲情,有战友情,还有对国家的忠诚。这种精神,搁现在也值得我们学。 先看看他在战场上那股狠劲。长津湖战役,零下30多度,他和战友硬是扛着美军的飞机大炮,愣是没退。被炸成那样,昏迷93天还能醒过来,这得有多强的求生意志?回到村里,他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装假肢、学走路、当村支书,哪一步不是咬牙挺过来的? 再看看他当村支书那25年。村里没水,他带人挖井;地不够,他改梯田;人没文化,他办夜校。这不是靠嘴说,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他用嘴叼粉笔写字,教人认字,这画面想想都让人服气。他不是天生就强,是被逼出来的,也是自己逼自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