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松江新城:以产业为基、以交通为脉,迈向发展新高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4月24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媒体看新城”松江专场通气会上获悉,2024年,松江新城构建“2+7”现代化产业体系,规上工业企业达1718家,连续三年位于上海市首位。

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诚在会上解读《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产业引领、增强城市吸引力为核心,明确了四大聚焦方向、八大专项行动和三十项具体任务。随后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松江枢纽、昊浦影视基地、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等标志性点位,探索松江新城发展密码。

发挥枢纽辐射作用招揽项目落地

2024年12月26日,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位于G60科创走廊腹地的松江枢纽上海松江站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上海第三大枢纽车站,其总建筑面积达52.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9台23线,可覆盖高铁、普铁等多条线路,预计年客流规模达2500万人次。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建设服务中心(枢纽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炜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松江枢纽建设以后对松江新城南部发挥了极大的带动作用,不仅为周边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行政服务,同时也致力于项目招引,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松江。

徐炜进一步表示,松江枢纽以“心诚”服务品牌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全力做好松江枢纽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利用枢纽的“城市会客厅”功能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与其他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产学研协同增强科创实力

在松江这片科创活力涌动的土地上,诸多企业与园区全力增强科创实力,既发挥链主企业的关键带动作用,又积极促进产学研落地转化,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区,作为清华与上海“市校合作”的标杆项目,由启迪控股、临港集团与松江区政府联手打造,已构建起37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聚力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依托“立体三螺旋”模式,整合政产学研金等多方资源,成功培育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园区内汇聚了20余家外资总部、10家上市企业总部。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园区构建“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等特色载体,联动36家成员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其国家级孵化器连续三年获评A类,孵化出英众科技等明星企业,正加速“松江制造”向“创造”升级。

卡尔史托斯内窥镜公司高级质量经理李元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自入驻园区后,凭借本地完善的产业链协同与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本土化创新进程不断加快。如今,其上海总部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研发枢纽。

作为另一个产教融合成果,大学城极客谷是国家级“两业融合”示范基地,依托东华大学、上海工程大学等八校的“硬科技+软实力”学科优势,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创生态圈。科技展厅聚焦“极智”“极创”“极聚”“极目”四大板块,展示着谋乐网络、玖电科技等企业的创新成果。

据悉,极客谷正规划二期项目,瞄准量子计算、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目标是2027年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2.5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产教融合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