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维生素D:宝贝成长的“隐形守护者”

焦守广通讯员姜晓蕾

济南报道

“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怎么补?”“维生素D补多了会不会中毒?”在医院儿科门诊中,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会被家长问到。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乏维生素D?又该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信号”

山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张桂菊介绍,判断孩子是否缺乏维生素D,检测一项血清25-(0H)D水平即可,这项指标被认为是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根据2024版《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下称“专家共识”):血清25-(0H)D水平250nmol/L为维生素D中毒。然而,门诊中大部分孩子都缺乏维生素D。

张桂菊表示,维生素D不仅是一个“骨骼健康卫士”,更是孩子免疫、神经、肌肉、心理等全面发育的“多面手”,它在孩子整体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多重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孩子骨骼发育不良,比如佝偻病、骨质疏松、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等;还可能引发焦虑、情绪易波动或社交情感发展受损等风险;此外还可增加过敏性疾病、肌肉无力、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

根据专家共识,维生素D补充剂优选维生素D3制剂。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0-1岁: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IU);1-18岁:每天补充400-800国际单位(IU);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U/d,3个月后改为400U/d。若血清25-(OH)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