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赵良栋奉命出征削藩,在征战途中,赵良栋在上厕所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群蚂蚁,随后立即命令全军撤离阵地,并表示“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的后续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清朝康熙年间,镇守云南等地的吴三桂、尚可喜及耿精忠三位王爷愈发势大,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看着这种情形,康熙皇帝下定下定决心削藩,因为他知道,若不如此,等这三人的野心膨胀,势必会影响到清王朝的统治。 但康熙的这个决策引起了三藩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为满清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康熙帝却过河拆桥,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在康熙帝多次命令三藩交出手中的兵权时,他们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拒绝,但康熙帝步步紧逼,并明里暗里地要求他们去关外之地养老,面对康熙帝的逼迫,吴三桂终于恼了,既然康熙帝如此不念旧情,那么自己也无需给他留面子,造反!必须造反!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发动了兵变,他直接出手杀了朝廷安排在云南的巡抚,并声称找到了明朝的“朱三太子”,以“朱三太子”的名义征讨满清。 吴三桂造反之后,他从前的旧部也选择跟随他的脚步发动了兵变,郑经、王辅臣、吴之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宁夏总督也被兵变的下属所杀,失去了总督,宁夏陷入了一团糟。 看着宁夏越来越乱的局势,康熙帝意识到自己必须派一名大将出征才有可能平定这场叛乱,按理来说,当时的赵良栋是天津总兵,距离宁夏千万里之遥,此事应当落不到他的头上,再说,吴三桂是汉人,赵良栋也是汉人,为了避嫌,赵良栋也不应该螳进这个浑水里。 但在康熙帝要求大臣举荐出征将领的时候,当时的甘肃提督张勇举荐了赵良栋,这个建议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不久之后,赵良栋就接到了急召其入京的圣旨。 入京之后,赵良栋就被宣进了御书房商讨此次出征的谋略,作为一名拥有多年指挥作战经验的将军,赵良栋向康熙帝提出“擒贼先擒王”,只有先拿下吴三桂,叛乱才能平定。 之后,赵良栋又详细描述了应该怎样拿下吴三桂,但令人疑惑的是,康熙帝明显对赵良栋提出的策略十分满意,但他心中似乎有什么顾虑,所以一直没有下令任命赵良栋为此次出征的将领。 当赵良栋转头看见了御书房中其余的大臣时,他才明了康熙帝的顾虑:御书房中,除去他和张勇,全部都是满臣,看着犹豫不决的康熙帝,赵良栋主动提出愿意将妻儿留在京城,自己前往宁夏平乱。 看着赵良栋的“识相”,康熙帝十分满意,随后赵良栋就被任命为宁夏总督,前往宁夏平乱,而赵良栋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信任,很快平定了宁夏的叛乱,随后,赵良栋一路势如破竹,诛杀了王辅臣等人。 三年之后,赵良栋主动上书康熙帝请求出征四川,很快,这个请求就得到了康熙帝的允许,于是赵良栋就带着自己的精兵踏上了前往四川的路。 从宁夏到四川,密树关是必经之路,而我们开头所提及的故事,就发生在密树关,当时到达密树关之后,赵良栋就命令手下的士兵安营扎寨在此休憩一段时间再出发。 听到赵良栋的命令之后,炊事兵们就拿出了锅碗瓢盆准备生火做饭,看着都在忙碌中的士兵,赵良栋突然感到内急,于是转身来到了一棵大树后面解决生理问题,就在此时,赵良栋突然看见了大树旁边有一条“黑蛇”。 赵良栋被吓了一跳,正想出手解决这条“黑蛇”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条真蛇,而是一群蚂蚁,密密麻麻的蚂蚁排成一列前进,看起来就像一条黑蛇在蜿蜒前行一般。 看着这群蚂蚁,赵良栋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大变,他立即回到营地,要求士兵迅速离开阵地,虽然心中对赵良栋的命令有所不满,但看着赵良栋不容置疑的表情,士兵们也选择了立即起身收拾自己的行囊,随后他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阵地。 在赵良栋率领士兵们离开后不久,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刚刚他们驻扎的地方被一股泥石流吞没了!看到眼前的场景,士兵们心中因为对赵良栋突如其来的撤离命令产生的不满才渐渐消失。 之后,赵良栋假称部队士兵已经尽数牺牲在泥石流中来迷惑叛军,叛军果然中计开门查探,赵良栋趁此机会一举冲进密树关,成功攻破了密树关。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赵良栋凭借这句谚语,挽救了手下众多将士的性命,也凭借这句谚语,赢得了密树关之战的胜利,“名将”之称,果然名不虚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