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后皇帝•9 东汉纪•20•21/41后皇帝•考注:李胜、刘敏、来敏,黄皓、匡衡、吴汉、陈元方、郑康成, 一).东汉纪•20/41后皇帝•考注:李胜、刘敏、来敏, 【考注】 ①、李胜:字公昭,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曹魏大臣,议郎李休之子。其父李休曾是张鲁部下,张鲁投降曹操后先后在东汉和曹魏任职。曹芳即位后,曹爽辅政,李胜先后担任洛阳令、征西长史、荥阳太守等职,并成为曹爽集团的重要成员,曾借出任荆州刺史探听司马懿病情,高平陵政变结束后还未至荆州赴任便被逮捕,随即于公元249年,与曹爽及其党羽一同被杀,惨遭夷族。 ②、刘敏:泉陵人,今湖南零陵县北人。三国时蜀国将领,擅长草书。刘敏屡经升迁为左护军、扬威将军,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一起镇守汉中。曹爽攻打蜀地时,率领部众抵抗,因功封云亭侯。 ③、来敏:字敬达,东汉末年将领!义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的后代,司空来艳之子,公元165年出身于荆楚名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涉猎广泛,精通《春秋左传》。刘备取得益州以后,特意提拔来敏做了典学校尉,后又担任太子家令。60多岁的时候被诸葛亮任命为军师祭酒。孔明去世以后,来敏被召回成都做光禄大夫。最后到了蜀汉末年,公元261年97岁时,寿终正寝。 二).东汉纪•21/41后皇帝•考注:黄皓、匡衡、吴汉、陈元方、郑康成, 【考注】 ①、黄皓:三国时蜀国的宦官,祸国殃民。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蜀国灭亡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将他凌迟处死。 ②、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建昭三年即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元帝封其为安乐侯。成帝即位后,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几年后病死于家乡。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③、吴汉:字子颜,南阳宛县人,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谥号忠侯。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即公元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十年即公元44年,吴汉薨。 ④、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人,今河南许昌东人,陈寔长子,公元129年出生,199年去世,享年70岁。东汉道德家!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即公元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字谌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⑤、郑康成: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公元127年出生,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郑玄游学归来里之后,在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中贫寒爱好学习。党锢之祸发生,遭到禁锢,闭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坚守节操,却遭逼迫从军,最终于公元200年,因病逝世在元城,享年74岁。郑玄遍注群经,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大成,是中国经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