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及时干预 防治低血糖

低血糖是身体的“红色警报”,科学防治比“硬扛”更重要。面对低血糖,大家要记住“预防为主,及时干预”的原则。

低血糖的症状

血糖是维持人体运转的核心能源。

一般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值(非糖尿病患者<2.8毫摩/升,糖尿病患者≤3.9毫摩/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轻度低血糖者可能仅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而重度低血糖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后果。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就医,而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低血糖相关住院率更是普通人群的3倍。

低血糖的“三重风险”

大脑缺氧危机大脑是“耗能大户”,低血糖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诱发认知障碍。

心脏超负荷运转低血糖发生时,身体为了自救,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对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这种“心脏过载”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意外事故高发开车时突发低血糖,反应能力相当于酒驾(反应延迟0.5秒以上)。老年人因低血糖跌倒,可能引发骨折,这些隐性风险常被忽视。

低血糖会造成身体损伤

以下人群一旦出现低血糖,会造成身体损伤。

糖尿病患者:长期控糖过严或胰岛素使用不当,可能陷入“低血糖昏迷——血糖反跳”的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次低血糖发作相当于给血管做“加压测试”,可能直接诱发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低血糖往往症状不明显,但实际损伤已在发生。

牢记“三防三救”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两餐间隔4小时后再加餐(如吃1片全麦面包、喝1杯酸奶)。

用药安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时,避免空腹运动,服药后30分钟内必须进食。

运动防护。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前检测血糖,血糖<5.6毫摩/升者,需先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如1片面包或1根香蕉)。

轻度症状(能自理):立即吃15克速效糖(如4颗硬糖或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

意识模糊:切勿强行喂食,立刻令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

反复发作:记录发作时间、用药和饮食情况,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卡”,写明姓名、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

普通人长期节食后如出现手抖、心慌,可能是隐性低血糖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