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开山之作:105号“济南”舰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就开始

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开山之作:105号“济南”舰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就开始进行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论证与预研工作。六十年代中期,为满足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海上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研制中型导弹驱逐舰。1968年6月,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了审批,首舰105"济南"舰旋即在当时的大连红旗造船厂(现在的大连造船厂)开工,工程牵涉到22个省市、10多个工业部门所属的工厂和研究所。可以说,105舰的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中国船舶大型系统工程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试验。由于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试验舰,作为051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105舰从服役伊始就开始承担大量的试验任务。 1970年,105舰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其最初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进行海上试验,对该舰的总体性能、适航性及武器系统海上精度与射击效能作鉴定性试验,为051型后继舰改进、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因此,105号驱逐舰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以及051型驱逐舰的首舰,它为同类型的中国第一代中型水面舰艇研发奠定了基础。随后,105舰又陆续参加了"海鹰"舰舰导弹全系统定型试验、76式主炮大改试验、7221导弹发射器定型试验等试验科目。 1987年底,为了验证舰载直升机的搭载和使用,105舰又一次作为试验平台接受了改装,改装内容主要是拆除了舰尾的主、副炮和深弹发射器等设备,加装了直升机起降甲板、各种助降设备以及机库等设施,当时所搭载的只是通用型直升机直﹣9改,并不具备海上作战能力。后来改为2架直-9C反潜直升机,具备很强的反潜能力。1988年12月,中国舰载直升机首次在105舰上着舰成功。在中国第一代驱护舰中,具备直升机搭载能力的只有105号驱逐舰和544号护卫舰。而具备双机库的驱护舰,除了第二代的3艘驱逐舰,只有055万吨大驱。 2007年11月13日在青岛退役,服役时间超过35年。2008年1月31日从海军基地拖到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