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记者袁灏、通讯员吴志报道:4月10日清晨,在福建省莆田市东吴港区,外轮船员和码头工人正依次通过船舶梯口的智能查验移动设备,上下新加坡籍“浙能海”轮作业。与此同时,智能梯口后台发挥着“智慧大脑”的作用,精准识别、自动统计、智能比对人员信息,并实时向执勤民警发出提醒。这一高效顺畅的场景,正是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构建智能化出入境口岸生态的生动写照。
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出入境船舶和船舶人员身份核验是港口边检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着通关速度和口岸安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部署应用智能化海港梯口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并自主研发“语音告警助手”等智能设备,实现出入境船舶及作业人员“无感”通关。
船舶入境时,提前到达码头的驻点移民管理警察已完成现场清场,保障船舶第一时间入境、第一时间登轮办理边检手续。运载13万吨煤矿的“浙能海”轮一靠泊,在最短的通关时间内,装卸作业立即启动。不用携带纸质通关材料,依托边检智能化的卡口查验设备,秒级刷脸信息采集即可完成身份核验。这一“无感”通关体验,让菲律宾籍船员罗伊斯连声称赞:“太棒了!”
目前,莆田口岸智能查验通道覆盖率达71.4%,上下轮人员数据采集率100%,实现降本增效、即验即走,有力推动了莆田港口能级的跃升。4月3日,该站高效保障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合瀛”轮靠泊罗屿作业区自动化卸载铁矿,助力连接我国与巴西的首条“丝路海运”铁矿石航线运量累计突破1000万吨。
为提升跨国沟通效率,近年来,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创新应用便携式即时翻译机、数字视频终端等设备,有效解决语言沟通障碍问题。针对外籍船员受伤等紧急通关需求,该站设立“凌晨快线”和“海飘窗口”,实现24小时出入境外轮和船员“即报即检”,极大地缩短了紧急情况下的通关时间。在智能化通关模式的助力下,2024年,莆田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同比增长12.33%;出入境船舶数量增长17.07%,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