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北大教授梁宗岱,要娶22岁女戏子。怀3胎的妻子不同意,带孩子离家出走
1944年,北大教授梁宗岱,要娶22岁女戏子。怀3胎的妻子不同意,带孩子离家出走。梁宗岱不以为意:孩子再生就有,怕什么?可4年后,妻子要去台湾,梁宗岱却拼命阻拦:儿子必须留下!
面对梁宗岱的无理要求,妻子沉樱忍不住一声叹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沉樱是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她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生情路坎坷。
早在嫁给梁宗岱之前,沉樱就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
那时沉樱只有23岁,对爱情和婚姻一片憧憬。遇见戏剧家马彦祥后,迅速和他相识、相爱、结婚。
无奈,现实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
婚后,马彦祥经常随剧团到处演出,夫妻俩聚少离多。即使沉樱生产,马彦祥也不回家陪伴。
后来沉樱才得知,马彦祥在外面有了新欢。
沉樱二话不说,甩给马彦祥一纸离婚书,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这段2年不到的婚姻。
彼时的沉樱,仍然对爱情抱有期待。梁宗岱的出现,恰好给了她重来一次的勇气。
一个是北大教授,一个文坛才女,他们的结合堪称金童玉女。
梁宗岱为了给沉樱一个交代,不惜逼迫包办妻子离婚,为此闹上法庭赔了5000元,还和胡适闹翻,丢了北大的工作。
梁宗岱付出的高昂代价,让沉樱一度认为,自己遇到真爱。
不久,沉樱嫁给梁宗岱。随着2个女儿的相继出生,梁宗岱坚持不让沉樱出去工作。
沉樱以为梁宗岱是心疼她太劳累,于是同意留在家中操持家务带小孩。可这些琐事做起来一点也不轻松,沉樱很难挤出时间进行热爱的文学创作。
这样的生活,沉樱感到很不快乐。但为了爱情,她一直隐忍。
然而,她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再一次背叛。
1944年,梁宗岱回广西老家为父亲奔丧,期间到戏院放松,迷上22岁女戏子甘少苏,为她写了不少情诗,“思君不断如流水”。
情到深处,梁宗岱毅然掏出全部身家3万元,为甘少苏赎身,并将她带回同居。
当时沉樱正怀三胎,没想到丈夫竟在外面风流!
沉樱一怒之下,带着2个年幼的女儿离家,留给梁宗岱一句冷冰冰的威胁:要那个女人,就别想要孩子!
梁宗岱对此嗤之以鼻:孩子而已,再生就有了。他一意孤行,还是和甘少苏登报结婚。
沉樱没有选择离婚,但她不再对男人抱有期待。
经过2次失败的婚姻,沉樱意识到,女人的幸福,终究还是得靠自己。
离开梁宗岱后,沉樱再次出来工作,先后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她一边赚钱一边照顾3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始终保持乐观。她常说:“我不是那种找大快乐的人,因为太难了;我只要寻求一些小的快乐。”
对沉樱来说,文学创作便是她的“小快乐”。
不管日子再忙,沉樱都会抽空写作。散文名篇《春的声音》、小说《一个女作家》等作品问世,让沉樱逐渐声名鹊起。
4年间,梁宗岱不曾关心过他们母子半句。直到1948年,一听到沉樱要带3个孩子赴台湾,梁宗岱才急匆匆从广西飞到上海,要求将儿子留下。
原来,当年信誓旦旦说不愁没孩子的梁宗岱,和甘少苏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早已失去生育能力。
梁宗岱害怕无儿送终,如今不得不跑来哀求沉樱。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沉樱并非逆来顺受的女人,在她看来,孩子是她一个人辛苦养大的,梁宗岱想坐享其成,没门!
就这样,沉樱毅然带着3个孩子赴台,余生都没再见梁宗岱一面。
到了台湾,沉樱继续教书工作,同时笔耕不辍,独自负担3个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费用。
亲友怕沉樱孤单,多次想给她介绍对象,但她总是一笑拒之。
人生下半场,沉樱只想靠自己。
她也确实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沉樱不仅靠自己养育出3个优秀子女,也在民国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她翻译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集《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
当时,台湾出版业陷入萧条,《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却异军突起,一年内连印10版,打破了台湾翻译的记录,至今仍畅销海内外。
沉樱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苏雪林、冰心一样,被大家尊为“先生”。
沉樱晚年移居海外,1988年病逝于美国玛利兰州老人疗养院。
她生前一直不愿加入美国籍,临终留下遗嘱,死后要尸还故国,安葬北京。
沉樱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无论任何年代,女人的底气,从来都是有能力自立。
沉樱年轻时,曾将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也一度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后来经历2次婚姻失败,她终于明白,女人的幸福,应当掌握在自己手上。
于是,她携子女远走高飞,独立、奋斗、自强,靠自己活出下半生的精彩。
沉樱堪称女性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