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星今年大幅提高了中国稀土进口,其中82%转卖给了美国军工企业!然而在美国明确要用港口问题卡中国脖子的背景下,居然还有人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把这桩交易说成了在商言商的市场行为。 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约 28 亿美元的稀土,然而其中超过七成被加工后转卖给美国军工企业,去年这类转售规模更是高达 120 亿美元。 这种 “中间商赚差价” 的模式,本质上是利用中国稀土供应链的漏洞,帮美国绕开直接管制。但问题在于,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早已升级,特别是 2025 年 4 月明确将钐、钆、镝等 7 种中重稀土列为重点管控对象,这些元素恰恰是军工产品的核心原料。 三星的行为为何会被盯上?关键在于中国的技术手段已经今非昔比。根据韩国媒体披露,中国商务部通过 “大数据溯源系统”,能精准追踪稀土从矿山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流向。 再看三星的处境。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电子设备制造商,三星对稀土的需求极其旺盛。 以其高端芯片生产线为例,每片晶圆的抛光工艺都依赖稀土氧化物,而韩国本土稀土自给率不足 5%。 如果中国切断供应,三星在西安、天津的工厂可能面临停产风险,这直接影响其全球市场份额。 但讽刺的是,三星转售给美国的稀土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制造 F-35 战斗机的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这些武器系统对中国构成直接安全威胁。 美国这边也不好过。虽然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盟友 “曲线救国”,但中国的 “二级制裁” 直接堵死了这条路。 比如韩国企业若继续违规,中国不仅会停止稀土供应,还可能对其下游产品实施连带制裁,这让三星等企业陷入两难:要么放弃美国市场,要么失去中国供应链。 而美国军工企业的库存只能维持几个月,一旦断供,从战机维修到新装备研发都将陷入停滞。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中国正在推动稀土产业从 “资源出口” 向 “技术壁垒” 转型。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产能和 18 项关键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即便重启本土矿山,也需要至少 5 年时间才能建成完整产业链。 这种结构性优势让中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而三星的小聪明,恰恰暴露了其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已不可撼动,任何试图绕开中国管制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正在加速,而中国正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主导这一进程。三星的案例,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缩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