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618年,徐霞客意外宠幸了婢女,还让她怀孕。妻子一怒之下,将婢女卖了,所生孩子

1618年,徐霞客意外宠幸了婢女,还让她怀孕。妻子一怒之下,将婢女卖了,所生孩子也被驱逐出门。不料,正是这个孩子,让徐霞客得以名垂青史。   徐霞客是驴友的祖师爷,他的《徐霞客游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和文学,都有非常宝贵的史料价值。   可鲜为人知的是,如果没有那个特殊的孩子,徐霞客这个名字以及《徐霞客游记》,恐怕都不能完整流传至今。   故事的缘起,要追溯到1618年。那一年,徐霞客的原配妻子刚刚去世,他悲痛不已,日日思念。   一天深夜,他喝了点酒,独自站在窗前,回想往日和原配相互依偎的场景,不觉悲从中来,暗自垂泪。恰巧这时,婢女周氏进来给他批了件衣裳。   周氏是原配从娘家带来的,此时徐霞客见了她,迷糊中仿佛见到了原配,一时情难自已,将她抱到床上。   等到醒来时,徐霞客后悔不已。他原想瞒住,不料周氏竟怀孕了,很快全家人都知道。反应最强烈的,莫过于徐霞客的小妾罗氏。   自从正室夫人病逝,罗氏便开始盘算被扶正的事。她担心周氏如果生下儿子,会抢了正室夫人的位置,于是将周氏驱逐出去。   徐霞客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因为罗氏这么做是有理有据的。   有记载显示,在明朝时期,妻子去世后,丈夫需要守丧一年,期间不能和其她妾室同房或另结新欢。   罗氏正是利用这点,控诉丈夫守丧未满便与婢女私情偷生,联合族人将周氏驱逐出门。而且,为了杜绝后患,她把周氏强行配给一个远在郊外的老男人。   十个月后,周氏生下儿子,取名李寄。   李寄少年时,曾问母亲:“我的名字为什么是‘寄’?”   母亲含泪回答:“寄者,没有着落。你是不被父亲家族接纳的孩子啊……”   那时,李寄才知道母亲的遭遇和自己的身世。   有一天,他尝试回到徐家。当时下着很大雨,徐家人见他淋得浑身湿透,也不肯给他开门。古时候的宗族礼法,是不会容忍被驱逐的人认祖归宗的。   李寄仰起头,雨水混着泪水从脸上流下,他苦涩地嘲笑自己不如一只“丧家之犬”。   从那之后,李寄彻底断了回徐家的念头,转而发奋读书,自立自强。   不过,李寄毕竟是徐霞客的亲生儿子,骨子里和父亲一样,钟情于地经图志,渴望云游天下。只是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影响,迟迟未能成行,只能留在家中一边教书一边伺奉母亲。   这样低调平静的日子,也没能过太久。当清兵高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进入关内时,一切的平静都被打破。   在这场战乱中,徐霞客的长子、侄子等全族20多人遇害,徐家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李寄因为被驱逐出门,反而因祸得福逃过一劫。   而徐霞客花费毕生心血写下的游记稿本,差点在这次劫难中毁于一旦。所幸,李寄及时赶到,抢救出部分残稿。   李寄的出生,或许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而来。他终身未娶,余生所有精力都用来校勘订正这些残稿,最终编辑成书,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徐霞客游记》。   成书时,李寄已经70多岁高龄,心力交瘁,重病缠身。但他无怨无悔,只要能完成父亲的遗志,他这一生就没白活。   后来,市面上出现的《徐霞客游记》抄本高达数十种,但研究《徐霞客游记》的“徐学”界,始终将李寄的版本视为“诸本之祖”。   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我们仍感谢李寄。因为他的艰辛付出,徐霞客这个伟大的名字才会穿越历史,被后人所熟知;世界地理探索领域,也才有了《徐霞客游记》这份珍贵财富。

评论列表

牛马双铭
牛马双铭 2
2025-04-28 16:35
古代妾室扶正几乎不可能实现,主要受法律、伦理和宗法制度的严格限制。特殊情况下的“扶正”也多为改嫁或家族干预,而非法律认可。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等级秩序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