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00余人的西路军被俘人员被马家军押往西宁,天黑时正好走到一片淘金人留下的沙地,只能在附近的沙坑里宿营。西路军战士刘思贵感觉到这是个好机会,就躺在沙坑里假装睡着了。
出生在旧社会的刘思贵从小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遭受后母的虐待。他内心一直盼望着,长大以后逃离这个贫困的家庭。
1934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刘思贵在村口看到有一队人马在老槐树下和衣而睡,这些人手里都握着长枪。他以为是土匪来抢东西了,吓得落荒而逃。
这时一个放哨的士兵连忙抓住他,解释说:“我们是工农红军,不是坏人,也不是土匪。”
刘思贵不懂什么是工农红军,但是他意识到了眼前这些人和以往那些当兵的不一样。
他问那个士兵:“跟了你们能吃饱饭吗?”
那个兵说:“能。”
就这样,19岁的刘思贵参了军,加入了红军。
从1934年开始,他跟着部队,一路过雪山草地,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放牛娃成长为了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
1936年10月底,刘思贵所在的部队改番号为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行军的过程中,他和二百余名战友们不幸被马家军俘虏了。
一个马家军军官给他们训了话,说要把他们押解到西宁,到西宁后,保证大家有吃有喝。
当时的大西北正值天寒地冻,二百多名红军战士被绳子捆绑在一起,被迫前往西宁。在路途中,他们时不时就遭到马家军的鞭打棒喝,一些身体不好的直接被敌人折磨致死。
眼看着战友们在眼前相继死去,刘思贵又愤恨又气恼,可是他只有保住一条命,才有复仇的机会。
一天晚上,队伍走到了大梁。又累又饿又冷的战士们蜷缩在淘金者挖的沙坑里,先后进入了沉睡。
刘思贵却怎么也睡不着,他闭着眼睛假寐,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逃跑。夜里,一个年龄稍大的马家兵看刘思贵可怜,就悄悄解开了绑住他的麻绳。
刘思贵看到不远处,有马家兵在挖大坑,立刻意识到了他们想要活埋红军俘虏。他心里明白,今天夜里如果不趁机逃走,就没有机会活下去了。
刘思贵悄悄爬起身体,趁着夜色开始向北边的大山中奔跑,躲在一个旱獭洞里来,一直藏到了第二天的傍晚。
可是又冷又冻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只能漫无目的地开始向西走着。
大梁早年产金,到处都是金场。刘思贵跌跌撞撞,找到了一个有光的窑洞,那是一个金掌柜开的金场。
他想求金掌柜收留他,又怕一开口就暴露四川人的身份,只好装作哑巴用手胡乱比画起来。一个姓蒋的掌柜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
就这样,刘思贵留在金场里,当了一名“哑巴沙娃”。可是金场的日子实在太苦,他心里只想着回到红军部队。
1940年,刘思贵决心离开金场。他在草原上漫无目的地流浪着,碰到放羊的牧民,就向他们讨一口饭吃。
他走到祁连阿柔百经部落后,一个名叫角尼的好心牧民收留了他。因为害怕马家军搜捕走,他仍然装哑巴不说话。
住在牧民家这些年,刘思贵适应了牧民的生活。他每天外出放牧,还学会了用牛粪烧火做饭。
1943年春,马步芳命令在百经部落搜查“共产娃”。无奈之下,角尼一家人只好把刘思贵送到了百经寺,给寺里的僧人做饭、背水、打扫卫生。
就这样,刘思贵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生活了整整十数个春秋。直到1949年,祁连解放的消息传到了百经寺。
刘思贵听说解放军打到了祁连山,高兴得痛哭流涕。他满怀激动,找到了驻甘肃张掖的
解放军部队,哭着诉说了自己这些年受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