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梁山泊好汉最终的命运,不是宋江决定的,而是武松最先提出来的!

到了武松和宋江这里,就形成了第一个怪圈,那就是先由宋江在柴进庄上引出了武松,再由逃亡之中的武松,再次引出宋江。那么,在小说《水浒传》当中,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怪圈呢?读完这段故事之后,虫子天下才发现,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引出一件关乎梁山泊好汉最终命运的事情,那就是受招安这件事。 在虫子天下的记忆当中,最先接触《水浒传》,还是在影视剧当中,当时,非常不理解,宋江为什么要坚持受招安?因为,受招安之后,梁山泊的好汉们,基本上死亡殆尽,再没有了往日的英雄风采。所以,受招安这件事,许多人都怪罪宋江,可是,你知道吗?其实这是武松最先提出来的! 对此,在书中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武松道:“……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在武松的话语当中,第一次出现了“招安”两个字,这也是在小说《水浒传》当中第一次出现。武松毕竟是当过官的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不得已而到二龙山落草为寇。即使是这样,武松还是想着,将来的某一天,自己能被受到招安,能再次过上当官的生过。 所以,梁山泊好汉最终的命运,集体被招安这件事,不是宋江决定的,而是武松最先提出来的!而且,在武松提出来之后,宋江不仅当场认可了武松的态度,还在后面与武松同行当中,再次提到这件事。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宋江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看到没,在武松说出想被招安的想法之后,聪明的宋江,甚至早就已经将鲁智深和杨志算计了。为什么,只因为,宋江也知道,鲁智深和杨志,原本也是当官的人,如今只是被迫落草为寇,将来也是想要重回官场生活的。 所以,在受招安这件事上,大家就不要一味的怪罪宋江一个人了。假如,想要被招安的人,只有宋江一个人,那么宋江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做不了其他107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