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每当美国与中国陷入摩擦,印度总会自认为“机会降临”。从贸易战到生物战,再到如今的

每当美国与中国陷入摩擦,印度总会自认为“机会降临”。从贸易战到生物战,再到如今的关税战,印度一次次沉浸在虚幻的美梦中,觉得自己能顺势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宠儿。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给了印度狠狠的耳光。 此次美国发起关税战,印度又开始蠢蠢欲动。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印度或是在边境挑衅,或是与巴基斯坦对峙,试图用这些危险举动换取美国的青睐。印度商工部长甚至公开宣称,关税战对印度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迫不及待地想从中国手中“抢走”市场份额。 但印度真的能如愿以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虽然有意扶持印度制衡中国,但在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上,始终对印度有所保留。印度空有庞大的人口,却缺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营商环境更是被诟病为“外资坟场”。苹果在印度设厂多年,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仍远不及中国。 此前,印度试图利用中美贸易摩擦吸引制造业转移,推出“印度制造”“生产关联激励”等计划,可成效寥寥。截至2024年10月,“生产关联激励”计划相关企业仅完成目标产值的37%。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印度严重依赖中国的中间产品,电子产品中70%的活性药物成分、手机核心零部件都需从中国进口。一旦供应链中断,印度制造业将陷入瘫痪。 而且,印度自身的工业竞争力不足,钢铁良品率低,汽车制造本土化率不足,高端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 印度总觉得自己“这次不一样”,可实际上,它的种种问题积重难返。在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浪潮中,印度想再工业化,早已错失良机。 美国都无法轻易实现制造业回流,印度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弯道超车?印度与其在中美博弈中投机取巧,不如脚踏实地,解决国内深层次问题,否则,等待它的只能是一次次梦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