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新华社公布高层严厉通报:廊坊三河店招改色是典型的面子工程,要深挖严查。最滑稽的是

新华社公布高层严厉通报:廊坊三河店招改色是典型的面子工程,要深挖严查。最滑稽的是竟然把警徽这种统一且严肃规范的红黄色都能改成黑绿色,胆子真的太大了。这件事虽然有很多蹊跷之处,但往深里想,其实不经意就戳到了一部分基层执行人员的三个痛点。【3个痛点写在后面,有点涩,有点深,请勿对号入座】

严厉通报中公布的三河商家店招集体变色的细节再被深扒: (1)三河为了捞成绩,造亮点,擅自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实城市建设方面早就有各种上级的规范性指导意见,用不着自己又来搞一套。说白了,这个擅自出台的所谓《管理导则》,其实就是体现个别人的主观意见而已。 (2)擅自提出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禁令,更滑稽的是,为了推行这个违规“禁令”,竟然兴师动众组织很多人开展“百日攻坚”来更换招牌。汉字使用是立了法的,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允许用哪些字,不允许用哪些字。一个县级单位,竟然就敢和法律规定对着来,可见多么任性胡为,多么不可一世。而且这种百日攻坚的意义何在?还不是为了个别人的好恶! (3)更换的招牌多达1800多块。按照平均一块店招店牌5000元计算(大店招牌的制作安装费用高达数万),这就是1000多万纳税人钱粮啊。把钱拿来做这些毫无实际价值的事情,他们不会感觉心痛吗?而且现在他们违规了,店招店牌肯定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啊。岂不是又要花1000多万。这还不计算,大规模更换店招时使用的人力资源费用,对商户经营带来的影响损失费用。实话说,这几年三公费用收紧,有些县里面花5万块钱都要集体会议研究决定,三河看来的确真有钱。

三河这个事情,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但似乎又不经意的藏着某些底层的逻辑。这些逻辑,也可能戳中了一部分基层执行人员的痛点。

痛点一:不听话的后果是被边缘化 普通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听话”,上学时被老师教育要“听话”,上班了被上级教育要“听话”。一层层的听话,结果最后在为一件也许并不正确的事情“听话”的执行。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驯化成了听话的人,小时候不听话,没有饭吃。读书时不听话,要挨手板。工作后不听话,要被边缘化,评职晋级的好处一样都捞不着。 听话,成了普通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好事都和听话有关,所有的坏事都和“不听话”相连!这个逻辑,实话说,有点怪。

痛点二:顺着意思来就是最有价值的“站队” 职场是一个大染缸,染缸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任何集体,都会有若干不同的想法存在。但任何集体也都只能有一种想法主导。于是,顺着主导意思去的人,就算正确的站队了,就算搭上大船了,如果这船开往了正确的方向,皆大欢喜,共享红利。如果船开错了方位,舵手下课,其他人也就不便再去站其他的队。于是,几乎所有职场人,多少都会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压抑自己的意识而顺从与某种主流的胁迫感。即便你自己明显的抵触某种主流,甚至察觉到这种主流是有问题的,但是你个人却无法反抗,只能“顺着意思来”。进入职场奋斗,说白了就是不断受虐的过程而已。 痛点三:想法越多思维越活,受打压可能性越大 几乎所有的职场都会公开宣称它的“开放”和“包容”。但真正能“开放”和“包容”的职场其实非常少。职场天生厌恶“个性”。因为“个性”往往会刺激其他人的“嫉妒”。很少有人能在施展个性的同时,又不触发他人的嫉妒心理机制。因此,很多人到35岁甚至40岁以后才会看懂很多深层次的职场逻辑,才会变得平和而世故。这种变化后的人,在别人眼中,就自然会被评价为“越来越成熟了”。其实,最深刻的潜台词就是:“这样挺好,大家都很平庸,已经没有任何互相威胁和嫉妒的必要了”!正是基于这种互相都想要把对方拉平到自己同一认知水平的制约关系,于是就会出现大量的职场“睁只眼闭只眼”文化泛滥。所以,这就是三河事件发生后内部没有触发任何有效制约机制的根本原因。

我想,在三河上班的,其实有很多人都看准了问题,也超前认识到了风险和不妥,但是他们都三缄其口,故作平庸。因为他们玩的是“江湖”,而不是干的工作。工作干得出彩,未必有好果子吃。江湖玩得转,好事连连看。只是他们运气不好,这一次,玩现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