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和“女神”是怎么养成的? 首先说明,老烟枪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始终主张男女平等。 用三件事来说一下,生活中的“仙女”和“女神”是怎么养成的。 这些人为吹捧起来的称呼,其实就是一些女人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 说几个例子吧: 第一, 今天看了一个女孩拍的抖音,她到水果店买水果,拎出来时说怎么买水果的都是女孩子?然后想了想又说我爸也从来不买水果。 评论区有人回复:买水果、奶茶、麻辣烫的都是女孩子,男人哪舍得乱花钱,自己吃碗面条就行了。 第二, 一个姿色平平的32岁女子相亲,自己月收入4000元,无房无车无存款,喜欢瑜伽、烘焙和旅游,却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存款,月收入2万元以上。媒婆说宝贝儿你的底气来自哪里?哪个小伙子敢娶你?如果结婚了这日子得咋过? 第三,前几天我在马路上,无意间听到一对骑电动车的夫妻对话。女的说我看好了两万八的那个包包了,姐妹们都有,我必须不低于她们。男的说一听你提什么买包就烦,我送一天外卖才挣几个钱?你能不能省点心? 这三件事首先说明,一些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其次,过日子不是量入为出,找对象好高骛远只索取不付出,脱离家庭生活条件爱慕虚荣,这才是某些女性自我感觉良好的外在表现。 一些媒体和商家被利益驱动,对现在的年轻女性做了错误的引导,让她们在无低线的吹捧中飘飘欲仙,连无盐东施都觉得自己是倾国倾城“仙女”和“女神”,男人都是逆来顺受卑躬屈膝的舔狗。 什么“爱她,就给她买XXX!”,什么“结婚钻戒必须得是鸽子蛋”,什么“女人要对自己狠一点。”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是升斗小民,过日子都要精打细算,超过自己和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费,会有好的结果吗? 当“三精一水”的奶茶店纷纷开遍大地,有的还要上市时。当大龄剩女发出“宁愿孤身终老,也不愿意被猪拱了”誓言时,当农村进城打螺丝的平庸女孩都在讨论如何嫁入豪门时,当“去父留子”成为某些女士时尚话题时,当有的女人因为小纠纷就敢当街先动手扇男人耳光时,当越来越多的小伙子产生“婚姻恐惧症”、躲在家里或玩游戏或玩手机时。 这个社会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