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又有中企“倒戈”美国?香港媒体爆料,不少中国企业正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过去的还不止百家! 这么一波操作,说白了其实就是被高关税逼得没办法,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生意被活活卡死。 但话说得简单,真把厂搬到美国,才知道不是换个地方那么轻松,美国这边的人工成本高出国内好几倍,招个人都得心疼半天。 工会的事更麻烦,员工一不高兴,集体怠工都很正常,跟国内那种说做就做完全不一样。 还有各种环保检查、规矩一大堆,没有哪个环节便宜,更要命的是,产业链完全没得比,国内什么配件都现成,到了美国就得从中国再运过去,光物流和成本压力就劝退一票人。 可就这么被赶着走,是真的活不下去,不单是电子行业,做礼品、石化的厂子,九成订单靠美国市场。 深圳有家做零件的小公司,干脆铁了心在美国内华达搞了新工厂,这也算是无奈中的主动出击。 其实日本车企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丰田当年为了美国市场,硬是在那边磨了二十年才适应下来,只不过现在全球形势更复杂,中小企业能不能撑那么久,谁心里也没底。 所以说,这些厂子搬过去,要么是赌长远,要么就是被逼上绝路。 有人是看政策补贴和市场战略,有人就是清楚“再不变绝对玩完”,更有的玩了个曲线救国,先在墨西哥设厂,再巧妙把产品拉进美国,专门避关税。 美国有政策诱惑也有市场机遇,全球供应链的变化逼得企业一面琢磨怎么生存,一面想着是不是能掰开一条新道路。 熬得住,未来就有可能稳下来;要是中途被耗垮,就只能黯然离场。 其实啊,走到这一步也不全是企业固执,更多是大环境变化下的被动选择,每一个搬厂的决策背后,既有风险,也藏着点不甘,撑过去的也许是转型新生,撑不过的只能认命离开。 当然,换个角度看,所有选择其实就是一场“活法”的博弈,变局里头究竟能不能杀出一条新路,谁也不敢打包票。 说到这里,换个节奏,诗来一段: 谁知漂泊也心酸。 大家觉得这首“企业漂泊诗”写得怎么样?你怎么看这些企业的出走和转型?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