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年,金军撤退,56岁赵构果断禅让给35岁赵昚,为南宋续命一百多年。赵构提前退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手腕没得说。 1162年,金军铩羽而归,南宋喘了一口气。可就在这关键节点,56岁的赵构却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把皇位让给了35岁的赵昚。这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赵构深思熟虑的结果,直接让南宋多活了一百多年。他到底咋想的? 南宋这时候日子不好过。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没了,赵构跑南方建了南宋。可金朝一直虎视眈眈,随时想把南宋吞了。赵构当皇帝几十年,跟金朝打过仗也谈过和,日子过得紧巴巴。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南侵,眼看要灭宋,结果在采石之战翻车,自己被干掉,金军灰溜溜撤了。这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也让赵构有了搞大动作的空间。 赵构,北宋徽宗第九子,1107年出生。靖康之变后,他捡了个皇帝当,成了宋高宗。他不是啥军事天才,打仗不行,可玩政治有一手。靠着和金朝和谈,他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可他个人命挺苦,1128年唯一的儿子赵旉吓死了,才三岁,之后他再没生出孩子。身体也不咋地,这让他老早就得琢磨皇位咋办。 赵构退位不是心血来潮,原因挺多,算盘打得精。没子嗣,皇位传不下去。赵构心里清楚,得找个靠谱的人接班,不然南宋乱套。赵昚是赵构从宋太祖后代里挑的,脑子好,教养也不错。赵构觉得这小子能扛起南宋大旗。南宋内部宗室和军头闹腾得厉害,赵构禅让给赵昚,既能压住这帮人,又能让国家稳当点。金军刚撤,南宋压力小了点,赵构趁这机会交班,时机抓得准。 1162年,赵构在临安把皇位正式给了赵昚。之前他带赵昚去建康混军队,刷刷威望。交班后,赵构退到德寿宫当太上皇,不咋管事了。他信赵昚能干好,基本放手不管。这一步走得稳,权力交接没啥乱子。 赵构这招效果杠杠的。赵昚上台后使劲干,搞出“乾淳之治”,经济文化都起来了,南宋缓过劲儿。他还收拾宗室和军头,把皇权抓得牢牢的。赵昚试过北伐,没打赢,但也没让金国占大便宜,双方僵持着,南宋多喘了几口气。南宋靠这交接多活了152年,临安街头热闹得很,商贩挤满街,文化也开了花。他有争议不假,可这关键时刻的决断,真为南宋撑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