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灌进不满周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对他笑。他却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啊,为了亿万婴儿的生命,爸爸只能对不起你了!”
实验室中,一名男人双腿叉开坐在地上,他的身形略有些弯曲,手中的资料散落一地,显得十分狼狈,他的研究陷入了瓶颈。
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学者,此时跟个无助的孩子一般坐在地上,口中不断呢喃:“若是实验成功,我的研究一定能改变现状,决不会失败!一定不会!只要能做临床就一定能……”
男人通红的眼睛无意识的在实验室中扫过,突然一抹亮眼的红色吸引了他的目光,他仿佛找到救命稻草一般,手脚并用的爬了过去。
那是一个相框,在掉在地上的时候摔碎了,男人轻轻将覆在照片上的碎玻璃拿掉,仔细的端详着照片,这是儿子一岁时一家人的合照,儿子穿着大红色的肚兜很是可爱。
男人粗糙的拇指,不断抚摸着相片中的孩子,男人的眼中尽是温柔。
下一瞬间,男人睁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照片里的孩子,他的手微微颤抖,将照片小心翼翼的放入怀中,男人紧抱双腿无声的哭泣。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而它更令人熟知的叫法则是“小儿麻痹症,”这种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轻则肌肉萎缩,重则身体瘫痪。
这对全世界的儿童都有恶劣影响,美国在1955年成功研制出了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
而碍于巴统协定的存在,欧美对我国实施高端科学技术封锁,因此,对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只能靠我们自己。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从苏联归国的顾方舟先生,他强大的技术能力让人赞不绝口,仅1957~1958这两年时间,完成了疫苗方案,离药物的临床试验仅一步之遥。
可这一步之遥,却宛如天堑,因为这是对婴儿使用的药物,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谁会愿意用自己的孩子去试药,而动物毕竟和人的身体构造不同,谁也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
但这个药如果不进行临床试验的话,项目就要被砍掉,只能去买别国的高价疫苗,这种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顾方舟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而且这个项目,对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荣辱,更是事关国家兴衰,以及未来制药业的发展。
看着照片中年仅一岁的儿子,顾方舟把牙咬的吱吱作响,右手使劲的捶打地面,眼泪止不住的流。 第二天,等妻子出门买菜的功夫,顾方舟从事先准备的盒子中取出试剂,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顾方舟强装镇定,对孩子笑了笑。
孩子跟着父亲也咯咯的笑了起来,顾方舟轻轻地抚摸儿子的脸,他看着孩子的微笑,手又止不住的颤抖起来,随着一声长叹,他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了孩子的口中。
“一定要成功啊!一定要成功啊······”接下来的几天里,顾方舟每日在心里不断的祈祷,妻子也发现了他的异样,从房间中找到了他还没扔掉的试管,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妻子和他大吵一架。
万幸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孩子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蒋方舟喜出望外,但这仅仅只能证明疫苗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不能证明疫苗的成功。
顾方舟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记录,将详细的实验报告递交上级,领导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了实验成功,领导费尽口舌说服了大家,找来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供他收集数据。
顾方舟也没有让人失望,在1960年的时候通过临床试验,团队成功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疫苗的成功,代表着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并对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作出巨大贡献。
那天,得到消息的顾方舟抱着妻子失声痛哭,将这些年研究时,亲人的不理解,外人的闲言碎语,全部宣泄出来,妻子看着年纪轻轻,头上却有了些许白发的丈夫,一时间也不能自已。
两年后的1962年,顾方舟在疫苗中加入糖霜,做成孩子们受欢迎的糖丸,让更多的孩子接受。 同时当年红极一时的“宝塔糖”也出自顾方舟之手,让蛔虫不再侵害我国儿童的身体。他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糖丸爷爷”。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与世长辞,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