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美国人的家什么样?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大范围滥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同时,也在严重伤害美国经济。多家美国媒体近日接连警告,美国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纽约时报》更是在报道中直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中国产品的美国家庭”。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

是什么样子?

美国人的家里有多少来自中国的商品?当地时间4月27日,《纽约时报》用一篇可视化报道,展现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比例程度。灰色表示这一品类从中国进口率为0—20%,绿色为20%—40%,黄色为40%—60%,橙色为60%—80%,红色为80%—100%。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提到,因为美国人家中许多生活必需品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而随着新关税政策的出台,这些商品的价格极有可能进一步攀升。

家用烤面包机(Toasters)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9%以上。走进美国家庭的厨房,大量用品刻着深深的“中国制造”烙印。美国所有的家用烤面包机都是进口的,而且几乎每一台都来自中国,这一商品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9%以上。

走进美国家庭的浴室,化妆刷、指甲剪、梳子——几乎所有个人护理用品,都极有可能烙着“中国制造”的印记。

雨伞(红色)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8%阳台上的金属椅、木炭烤架、雨伞,书房里的电脑显示器和台灯,卧室里的急救包和电熨斗,储物间里的手电筒、烟花、婴儿推车和圣诞装饰品……所有这些,有七成,甚至九成多都来自中国。《纽约时报》写道,数十年来,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制造业。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实物产品,这一产量规模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总和还要多。香港《南华早报》此前也指出,“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球发起关税战时,他手中的那支笔,很可能就是中国制造的。”

美国建国250周年

无烟花可放?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之深,甚至已渗透至其国民节日的庆祝活动之中。

每年独立日,全美各地会举行1.7万场庆祝活动,烟花秀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活动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美国进口了5.08亿美元的烟花,其中95%都源自中国。由于美国施加的畸高关税,无力承担关税的美国烟花公司已通知中国供应商暂停发货。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27日报道称,一位美国烟花公司老板表示,这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短缺、扰乱生产,还将使特朗普想要隆重庆祝的美国建国250周年活动无烟花可放。

京报锐评

是谁在为高关税买单?

这样的数据和结论是否科学准确,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看出,那些关税爱好者们不愿承认但又无法掩盖的事实。置身全球化时代,在一度相当便利且密切的贸易往来中,美国从中国的大量进口支持了其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发展,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美国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

眼下,特朗普政府强行筑高关税壁垒、大搞脱钩断链,但美国国内消费者及企业对于中国商品的需求,却不可能凭空消失。

离谱的关税,将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变成了捉襟见肘的“生存算术”。关税一再走高,企业不可能默默承受或隐藏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是迟早之事。一轮“关税成本大对账”中,美国消费者购物小票上的“关税附加费”,就直接展示着美国民众“买单”的具体数额。

切肤之痛,当然会引发持续的质疑与抗议,“50个州、50场抗议、1场运动”的产生不难理解。

更让人尴尬的,即便眼下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仍有不少美国消费者试图囤货。因为美国媒体和业界人士纷纷警告,美国民众将面对的是更高的物价和空空的货架。

据报道,为避免因高额关税中国订单取消而造成的断货情况,包括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在内的美国零售巨头,日前均通知中国零售商“恢复发送”因高额关税暂时停运的货物,关税费用“由美方买家承担”。

此前,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商还曾奔走白宫,争取继续与中国供应商合作。虽然不知道事态未来如何发展,但市场的选择已足够说明问题。

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最终结结实实砸在了本国民众包括企业身上。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价廉质优的进口商品或零部件,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运转和利润空间,短期内很难找到“中国制造”这样的替代品。

一位宠物用品公司负责人就表示,其海外工厂,有价值15万美元的狗背带,而按照目前的税率,要花21.7万美元才能把这些产品运回美国,“简直不如一把火烧了”。

传说中的“制造业回流”没有任何迹象出现,而乱政带来的现实痛感和不满情绪正不断升级。特朗普入主白宫100天之际,其执政支持率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同期最低纪录。毕竟,牛皮容易吹破,画饼再多,也不能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