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一个8岁小孩质问朱元璋:“我爷爷为你挡了九箭,我父为你战死疆场,你为什么还要抄我的家?”朱元璋却答:“我只是抄你的家,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8岁的陈子善成为临江侯已经一年多了。
这爵位是因祖父之功被皇帝赐予,父亲战死后,陈子善袭爵,这种恩赏绝无仅有。
这天在家中玩耍的临江侯突然被士兵围困家中,随之而来的是除爵抄家的圣旨。
祸从天降,陈子善眼见得侯府家产抄尽,爵位尽失。他悲痛万分,控诉质问皇帝朱元璋。
陈子善质问:“我祖父为您挡下九箭,是开国功臣;我父亲战死沙场,我因他们而承袭爵位,究竟犯了什么错,才要抄我的家?”
朱元璋派人告诉他:“你父亲被人举报,与逆贼胡惟庸有联系,涉及谋逆。正是看在你祖父救驾有功,是朕的开国元勋、救命恩人,这才留你一命,不使陈家绝嗣。”陈子善幡然悔悟。
陈子善的祖父陈德名留青史,是明朝开国元勋。陈德家中世代农户。朱元璋起兵攻占定远之时,勇猛无畏的陈德投奔他的帐下。
自跟随朱元璋以来,大小战役处处立功,从万户到将军逐级提拔,智勇之名显露出来,朱元璋也十分信任他。
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围剿洪都,朱元璋听闻立刻率军支援。听闻朱元璋前来增援,陈友谅随即撤退,并前往鄱阳湖迎战。
两军在鄱阳湖正面交锋,这一战决定了谁能在乱世存活下去,更别提夺得大片势力,进攻元朝了。 陈友谅兵强马壮,更擅长水上作战,他带领60万大军围困洪都。由于洪都守军浴血杀敌,坚毅勇敢,被困一个多月仍死守洪都城,坚持到朱元璋亲率兵救援。
反观陈友谅军队围城月余,兵马困顿,水路大军自己消耗极大。再而衰,三而竭,不复出征时精神。在鄱阳湖遇上朱元璋的20万水军,决战就此爆发。
双方生死大战一触即发,二者军力相差极大。朱元璋帐下徐达等大将勇猛顽强,歼灭敌人众多。谋士献计,利用河道水势,将陈友谅巨型军舰搁浅,大小火炮、弓弩安排布局,朱元璋逐渐占上上风。
朱元璋听取谋士意见,用火攻敌。选用几名勇士,架着载满柴草火药的小船,小船彼此相连,乘着湖面上刮起的东北风,冲向陈军的舰队。
这一幕后世人极为熟悉,这正是“诸葛亮火烧赤壁”故事原型!
结果可想而知,巨舰被点燃,火势顺风而起,火光滔天,一时间湖面被烈焰映红。陈友谅船只损毁过半,将领士兵烧死过半,朱元璋趁机追击猛攻。
局势大好之时,风向突变,朱元璋船只较小,被迫搁浅无法行驶。陈军之中猛将张定边时刻注意敌方情况,此时看到时机正好,猛地向朱元璋攻来。
张定边一面令弓箭手瞄准朱元璋,一面亲自赶来杀敌。朱元璋直面利箭,情况危急之时,陈德挺身而出,挡在朱元璋身前,迎战敌军,一时间箭雨纷至。
陈德身中九箭仍奋力抵抗,挥刀勇猛,坚持护卫。直到常遇春等人前来救援。陈德重伤昏迷,朱元璋感动不已,许诺到,若今后登上高位,一定不会辜负他。
这场大战历经40多天,伤亡惨重,最终朱元璋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历史。
随着陈友谅大败身亡,朱元璋势不可挡,最终北伐元朝,南征明夏,统一中原,建立明朝。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陈德都参加了,救命之恩加上战功累累,忠心耿耿的陈德被封为临江侯、杞国公,成为名留青史的开国功臣。
直到洪武十年,陈德还在奉命练兵,守卫大明疆土。
洪武十一年,陈德旧疾复发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命令罢朝三日来祭奠他。
虎父无犬子,陈德的儿子陈镛继承爵位,率兵出征,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战死沙场。
为了表彰这一家世代忠勇,两代人为国牺牲,朱元璋照顾陈家,特令陈镛年仅7岁的儿子,陈子善,继承临江侯爵位。
只可惜,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广,陈镛被查到与胡惟庸有所联系,因此,朱元璋下令废除陈家世袭爵位,抄家定罪。
于是就有了8岁的陈子善的质问皇帝。
这一问被记录在陈氏族谱之上。比起祖父及父亲,此后的历史上再无陈子善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