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4月29日,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唐川林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一季度有望成为钢铁行业长期业绩拐点。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份国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75.1亿元,同比由亏转盈,这也是时隔三年一季度行业利润首次转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近日在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进入“减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效益逐步改善,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钢材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钢材产品的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建筑用钢筋产量4811万吨,下降了2.9%;用于制造领域的特厚板、中板、涂层板、镀层板产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合计产量3884万吨;粗钢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微增0.6%。
唐川林表示,《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为行业未来的产能产量淘汰升级提供了规则和依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于今年2月份发布,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根据文件内容,从指标体系来看,新规范细分为6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涵盖依法依规经营、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尤为需要关注的是提出企业需要符合基本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维护行业自律等。
在唐川林看来,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已经进入进行时。黑色产业主要分为煤炭、焦炭、钢铁、铁矿石四个核心部分。黑色产业上游,煤炭、铁矿石产业集中度高,对产业议价能力强,据中信证券统计,二者在钢铁行业的利润占比常年超过100%,也就意味着焦炭和钢铁两个产成品行业常年处在亏损状态。
“2025年一季度开始,钢铁产业链的分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煤炭、铁矿的产业链利润占比下降至91%,焦炭和钢铁进入微利时代。”唐川林表示。随着钢铁行业整合重组、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持续推进,预计产业链利润将持续进行再分配,而钢铁行业将在产业利润再分配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