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没在意。哪料,此时草丛里发出沙沙声,还伸出一只手来。大娘一个激灵,她壮胆拔开草丛,却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红军战士。 那年是1936年,湖北黄冈正值战乱,红军长征路过这里,跟敌人周旋了好一阵子。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可也都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这位老大娘叫胡氏,大家都喊她胡大妈,五十多岁,家里穷得叮当响,靠上山采点野果野菜过活。那天她照常上山,没想到撞上了这么个事。 那个红军战士叫梁从学,当时才二十出头,是红军队伍里的一员。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腿上中了枪,血流了一地,躲在草丛里已经奄奄一息。胡大妈看到这小伙子满身血,苍蝇围着他乱飞,心里一紧。她没多想,赶紧把他拖回了自己那破茅屋。 胡大妈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普通农村妇女,可她这时候的选择真不简单。战乱年代,救个红军战士风险不小,敌人要是知道,保不齐连她一块收拾。可她愣是没犹豫,用自己攒的那点粮食和草药,硬是把梁从学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梁从学的伤势很重,腿上的枪伤感染了,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胡大妈没啥医术,只能靠土办法。她上山采了些止血的草药,捣碎了敷在他伤口上,还用家里的粗布撕了条条给他包扎。那时候粮食金贵,可她还是把仅有的半碗糙米熬成粥,一口一口喂给梁从学。 这救人的过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梁从学昏迷了好几天,胡大妈就守在他身边,日夜照看。她怕敌人搜查,还把他藏在茅屋的地窖里,用柴草盖住入口。整整一个月,梁从学才慢慢恢复了意识,能下地走两步。胡大妈这一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把这小伙子的命保住了。 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容易。胡大妈没文化,也不懂啥大道理,可她知道这小伙子是为穷人打仗的,不能让他死在这。她用最朴实的方式,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梁从学是湖北黄冈本地人,1910年左右出生,家里是穷苦农民。从小看着地主欺负人,他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1930年代,红军路过黄冈,他听说共产党要给穷人分田地,二话不说就参加了队伍。那时候他才二十来岁,满腔热血,想为穷人讨个公道。 加入红军后,梁从学打过不少仗,立过功,也受过伤。他不是啥大官,就是个普通战士,可每次战斗都冲在前头。1936年那次受伤,是因为队伍被敌人围困,他掩护战友撤退,自己却落了单。要不是胡大妈发现他,估计就没后来的故事了。 在胡大妈的照顾下,梁从学捡回了一条命。伤好得差不多后,他没多停留,悄悄归队,继续跟着红军打仗。他心里清楚,胡大妈救他不是为了啥回报,可这份恩情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梁从学归队后,红军继续北上,他也跟着队伍经历了长征的千难万险。到了抗日战争爆发,他又投身抗日前线,成了个小队长,带兵打了不少硬仗。后来解放战争打响,他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一直干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梁从学没当啥大官,回了老家黄冈,干起了基层工作。他后来当过村干部,带着乡亲们修路种田,日子过得踏实。听说他逢人就讲胡大妈救他的事,说没她那时候的善心,就没自己的今天。 胡大妈呢,战乱结束后还是那个普通老太太,家里还是穷,可村里人都敬她。梁从学后来常去看她,带点粮食布匹啥的,尽自己所能报答这份恩情。两人没啥惊天动地的交集,可这份朴实的感情,放到那年代,真挺感人的。 梁从学活到了1960年代,六十多岁才去世。他一辈子没啥大成就,可他那股为穷人奋斗的劲头,从没变过。而胡大妈的善举,也成了他革命路上最暖心的一段记忆。 1936年的湖北黄冈,正赶上红军长征的关键时候。那几年,国民党围剿红军,战火烧到了老百姓家门口。红军路过黄冈时,敌人追得紧,不少战士掉队受伤。老百姓虽然怕惹麻烦,可心里大多向着红军,因为他们知道红军是为穷人说话的。 胡大妈救梁从学的事,不是个例。那时候,像她这样悄悄帮红军的普通人不少。他们没啥文化,也没啥钱,可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革命。这份鱼水情,成了红军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