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4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封杀,不管是哪个公司都不乐意给他机

1984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封杀,不管是哪个公司都不乐意给他机会,在他心灰意冷准备去当工人时,忽然接到春晚导演的电话:“你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 张明敏,1956年出生在香港九龙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不算富裕,父母是从菲律宾和印尼来的华侨。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听收音机里的粤语歌,总幻想着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可惜他的学习成绩不咋地,中五毕业时,香港中学会考只过了两科,小学还留过级。没办法,他只能早早出来打工混饭吃。 刚出社会那会儿,他跑去中环一家洋行干收账的活儿,天天在写字楼里跑上跑下。后来又换到公证行检查港口货物质量,干了两年觉得没意思,就跳槽去了香港仔一家电子表厂,从流水线工人干起,调手表时间。那时候的他挺能吃苦,慢慢升到了监工,还跟姐姐姐夫合伙开了个小厂,搞电子表加工,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不过,他心里那团对音乐的火一直没灭。1976年开始,他跑去参加各种歌唱比赛,1977到1979年连拿了“全港工人歌唱比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歌唱比赛”的冠军。这让他有点小名气,永恒唱片公司签了他。1979年,他出了第一张专辑《乡间的小路》,翻唱了些台湾民歌。到了1981、1982年,他开始唱民族风的歌,靠翻唱《我是中国人》拿了个十大中文金曲奖,外头都叫他“民族歌手”。 1983年是个关键年。那时候中英谈判正谈到香港的前途,香港青年联合会想推一首国语歌,表达爱国心声。《我的中国心》就这么出来了,黄霑写词,王福龄作曲。因为是公益歌,又是国语,大牌歌手没人愿意接,最后落到了张明敏头上。他唱完这首歌,在香港街头巷尾火了一把,磁带卖得不错,走哪儿都能听见。 可好景不长。1984年,他把这首歌唱得更响亮,却在香港乐坛惹了麻烦。那会儿香港流行粤语歌,国语歌本来就小众,再加上这首歌的爱国调调,让一些人觉得敏感。唱片公司怕惹事,演出商也不敢找他,他一下子被冷冻了。跑遍了各大公司,人家连门都不让进,合约也因为纠纷卡住了。他被人叫“红色歌手”,听着刺耳,心里不是滋味。没办法,他只能先回电子表厂干活,低头摆弄零件,想着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1984年春晚筹备组找上了他。那年央视想请香港艺人上春晚,增强两地联系。导演黄一鹤在出租车上听到《我的中国心》,觉得这歌正合适,就让人联系张明敏。他接到电话的时候还有点懵,赶紧收拾东西去了北京。1984年除夕夜,他站上春晚舞台,唱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全国观众都听见了。那一晚,他火了,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春晚之后,他回香港还是没戏唱。乐坛还是那副冷脸,没人愿意搭理他。可内地这边却不一样,观众特别喜欢他。1985到1989年,他开始全国巡演,跑了20多个城市,演了200多场。每场演出,观众都特别热情,有回有个乡下小伙子走了两天三夜,就为了给他送几个苹果,让他特别感动。 香港混不下去,他干脆把重心转到内地。1990年回香港后,他干起了青年交流的事儿,组织活动让两地年轻人多接触。1997年香港回归,他站在长城上跟万人合唱团一块儿唱《我的中国心》,那场面特别震撼。后来他还试着做生意,在深圳开了卡拉OK厅,在上海投了酒吧,可都没赚到钱,亏了不少。他没被打倒,2000年代开始搞生物科技公司,还弄了个文化集团,上海的“敏club”生意挺红火。据说他的资产后来过了五亿人民币。 2013到2018年,他当了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忙着社会事务。2014年以后,他还跑去学校给年轻人讲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多了解祖国。他从一个差点回厂当工人的歌手,变成了内地知名的爱国代表,人生转折真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