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大佐脱光上衣,光着膀子在阵地前挥舞军刀,这时,中国阵地上一个士兵拿起步枪,瞄准他的头部,迅速扣动扳机! 饭冢国五郎1887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靠种地为生,没啥背景。1907年,他考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年后毕业,成了步兵少尉。靠着对命令的死板服从和战场上的冷血作风,他一步步爬了上来。1937年8月,他升为步兵大佐,掌管第101联队。日本国内把他吹得天花乱坠,宣传他是“军神”,战地视频在电影院放映,年轻士兵挤破头想进他的部队。 但在中国战场上,他就是个双手沾满血的刽子手。他带兵在华中地区烧杀抢掠,屠杀老百姓,连江西秀峰寺的和尚都没放过,直接下令全杀光。1938年,他接到命令,参加武汉会战,目标是拿下武汉这个战略要地。 武汉会战打得如火如荼,到了1938年9月,战事在江西德安的东牯岭一线进入白热化。东牯岭地形险要,山高路陡,树林密布,中国第160师早早在这儿设下防线,挖好工事,占尽地利。日军几次硬冲都被打得头破血流,尸体堆满山坡。9月3日早上,双方僵持不下。饭冢国五郎站到一处土坡上,脱下上衣,露出瘦巴巴的身板,头上的钢盔被磨得反光。他抓着军刀挥来挥去,催着士兵准备再攻,旁边还有几个日本记者扛着相机拍他。 中国阵地这边,一名年轻士兵趴在沙袋后面,端着步枪盯着对面。饭冢那晃眼的钢盔和挥刀的动作,成了活靶子。士兵稳住手,瞄准那颗反光的脑袋,一扣扳机,子弹飞出去,饭冢当场倒下,血流了一地。他的军刀掉在地上,整个人瘫成一团,彻底没了动静。 饭冢一倒,日军顿时乱了套。士兵四散奔逃,军官喊破喉咙也收拾不下了。中国第160师抓住机会反攻,机枪步枪一起开火,把剩下的日军打得溃不成军。饭冢的尸体被部下拖走,用块破布包着,送到九江的日军指挥部。 日本军方为了遮丑,把他的死说成“英勇战死”,还追授他陆军少将军衔。《朝日新闻》发了号外,配上他生前的照片,吹他有多“忠勇”。可事实摆在那儿:他的第101联队在东牯岭被打得几乎全灭,武汉会战的日军攻势也吃了大亏。 中国这边,士兵们士气大涨。那名神枪手的精准一击在前线传开,大家干劲更足,搬弹药、修工事,准备迎战下一波敌人。饭冢的死讯成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证明侵略者不是打不倒的。 后来,2013年在江西庐山秀峰景区发现了饭冢的墓碑,碑文模糊,周围长满杂草。想想他在秀峰寺干的屠杀僧人的事,他的死真是罪有应得。这件事不光是个人下场,更是中国军民抗战的一个缩影,激励了更多人站出来保家卫国。 这场东牯岭的战斗,对武汉会战影响不小。饭冢的死让日军损失了一个核心指挥官,第101联队的覆灭也拖慢了他们的进攻节奏。武汉会战虽然最后武汉失守,但中国军队拖住了日军几十万兵力,消耗了他们的资源,为后面的抗战争取了时间。整个抗日战争里,这种小规模胜利积少成多,慢慢磨掉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饭冢国五郎的死,是侵略者的报应,也是中国抗战精神的写照。那一枪,击碎的不只是他的命,还有日军不可一世的神话。 参考资料 击毙饭冢国五郎 长江周刊